論分工受市場範圍的限製(2 / 2)

由於與河海隔離,內地在長期間內,隻能在鄰近地方,而不能在其他地方,銷售其大部分生產物。所隻,它的貨品銷量,在長時間內,必定和鄰近地方的財富與人口成比例。結果,它的改良進步總落在鄰近地方的後麵。我國殖民北美所開發的大種植園,都沿著海岸和河岸,很少擴展到離此很遠的地區。根據最可靠的曆史記載,開化最早的乃是地中海沿岸各國。地中海是今日世界上最大的內海,沒有潮汐,因而除風起浪湧外,也沒有可怕的波濤。地中海,由於海麵平滑,島嶼棋布,離岸很近,在羅盤針向未發明,造船術尚不完全,人都不願遠離海岸,而視狂瀾怒濤為畏途的時候,對於初期航海最為適宜。在古代,駛過世界的盡頭,換言之,駛過直布羅陀海峽西航,在航海上久被視為最危險最可驚的企圖。就連當時以造船航海事業著名的腓尼基人和迦太基人,也是過了許久才敢於嚐試。而且,在他們嚐試過了很久以後,別國人民才敢問津。在地中海沿岸各國中,農業或製造業發達最早改良最大的,要首推埃及。上埃及的繁盛地域,都在尼羅河兩岸數哩內。在下埃及,尼羅河分成無數支流,大大小小,分布全境;這些支流,隻要略施人工,就不但可在境內各大都市間,而且在各重要村落間,甚至在村野各農家間,提供水上交通的便利。這種便利,與今日荷蘭境內的萊茵河和麥斯河,幾乎全然一樣。內陸航行,如此廣泛,如此便易,無怪埃及進步得那麼早。

東印度孟加拉各省,以及中國東部的幾個省,似乎也在極早的時候期已有農業和製造業上的改良,雖然關於這種往古事跡的真相,我歐洲有權威的曆史家尚未能予以確證。印度的恒河及其他大河,都分出許多可通航的支流,與埃及的尼羅河無異。中國東部各省也有若幹大江大河,分成許許多多支流和水道,相互交通著,擴大了內地航行的範圍。這種航行範圍的廣闊,不但非尼羅河或恒河所可比擬,即此二大河合在一起也望塵莫及。但令人奇怪的是,古代埃及人、印度人和中國人,都不獎勵外國貿易。他們的財富似乎全然得自內陸的航行。非洲內地,黑海和裏海以北極遠的亞洲地方,古代的塞西亞,即今日的韃靼和西伯利亞,似乎一向都處於野蠻未開化狀態。韃靼海是不能通航的冰洋,雖有若幹世界著名大河流過韃靼,但因彼此距離太遠,大部分地區不利於商業和交通。在歐洲,有波羅的海與亞得裏亞海;在歐亞兩大陸間,有地中海與黑海;在亞洲,有阿拉伯、波斯、印度、孟加拉瓜及退羅諸海灣。但在非洲,卻是一個大內海也沒有,境內諸大河又相隔太遠,因此不能有較大規模的內地航行。此外,一國境內,縱有大河流貫其間,但若毫無支流,其下遊又須流經他國國境始注於海,這國也就仍然不能有大規模的商業,因為上遊國能否與海洋交通,隨時都要受下遊國的支配,就巴伐利亞、奧地利和匈牙利各國說,多瑙河的效用極為有限,但若此河到黑海的全部航權,竟為三國中任何一國所獨有,效用就不可同日而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