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上高會戰後,三營損失慘重,一個六百多人的加強營,到最後隻剩下不到二百人,戰損達到了驚人的三分之二。
不過鑒於74軍以前的老傳統,哪個部隊打得最猛戰績最好,哪個部隊就最先得到補充,這次152團和三營是屬於第一批優先補充的部隊。
給152團補充的不但有新兵,居然也有老兵,甚至是有整支部隊的老兵,其中有一支川軍連,補充到152團一營去。
這支川軍連是原來台兒莊大捷裏川軍22集團軍41軍122師(師長王銘璋)364旅727團下麵的一個連隊,連長叫何超興。
補充到152團二營是一支西北軍的連隊,是原來西北軍第2集團軍(司令長官孫連忠)第30軍第31師(師長池鋒成)第93旅第184團的一個連隊,連長叫秦國綱。
還有一支西北軍的連隊補充到152團二營,是原來西北軍第33集團軍第59軍38師112旅223團的一個連隊,連長叫譚毅中。
這些部隊都是因為去年四團製改為三團製後,被裁到野戰補充團裏的連隊,這次74軍各師的野戰補充團,本來是要被拆散補充到各個團裏去的。
但因為這次上高會戰打得太慘烈了,很多野補團自己也被打殘了,拆分後補到各個團營去,也不能補足。
於是軍委會就搜羅全國各個部隊裏的野補團多餘的編製,先補充到74軍去,算是強行搶人了。
別的部隊雖然有怨言,但也沒有辦法,畢竟這次74軍打得很慘,也立下了赫赫戰功,再說,自己野補團的那些多餘編製,留著也是要自己去養著,是個負擔。
因為軍委會在今年初就斷了各軍各師野補團的補給了,等於從補給上否認了這些部隊的編製了,各軍各師隻能是自己想辦法去養。
中央軍到還可以,因為畢竟有比較充足的糧餉,再來點油水,養個野補團應該不是很費勁,隻要不是大戰,武器彈藥消耗過快,吃喝點還是養得起的。
但一些非中央軍的部隊,則就不同了,自己都吃不飽,還要多養一個團的人,實在是累贅了。
於是碰上這次軍委會要人,就很爽快地把一些不是嫡係的人給送了出去,所以才會有這種比較少見的現象發生在74軍裏。
特別是51師,此時最需要的是老兵了,再不濟,新兵也行,隻要是人,多多益善,繼續補充和把原來的編製給填滿。
因為馬上就要論功行賞了,還有是領糧餉,隻有足額的人,才能領到足額的糧餉,所以三狗也是很歡迎譚毅中和他的連隊的到來。
經過51師野補團拆分開的補充,加上譚毅中這個連隊,以及上饒廣豐老家來了一批新兵,加上幾個黃埔軍校剛畢業分配過來的見習官,三營的血肉又豐滿起來了。
這次三狗終於因為戰功升任152團副團長了,主要是和三狗競爭這個位置的一營長陳傳軍已經去到151團任團長了,二營長常德茂也去了師部炮營了。
所以三狗就成了152團裏最老資格的營長了,加上這次從錦江一路打到灰埠,再從灰埠一直打到鏡山口,守住鏡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