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做的都做了,帶著一家人,桓玄也出發了。
潯陽倒也不遠,行程不到半月,順流西下就可以到達江陵,桓玄估摸著自己算是能做到遙控荊州。至於原江州刺史姐夫王愉,桓玄讓他回建康了,還不忘交代他在聖上和太傅麵前多說他幾句好話。雖然這個妻弟是不太厚道,但在幾月的相處下來,他覺得這人還是有可取之處的,但他還在氣頭上,冷哼一聲就走了。
在去江州的路上,有一條消息讓桓玄特別不舒服,那就是楊佺期和殷仲堪進攻郗恢所領的雍州。
在桓玄隨殷仲堪起兵,朝廷還沒下詔任命桓玄為江州刺史之時,有消息傳他要謀取雍州刺史的位置。當時郗恢就很害怕桓玄會來,召眾人商議,這些人也都忌憚桓玄在荊州的勢力,得出的一致結論是:如果是楊佺期來,每個人同心協力抵抗,還有勝算,如果是桓玄來,恐怕就不是他的對手了。
不久,他就聽說朝廷派楊佺期來代替自己,就和南陽太守閭丘羨商議,派兵守住雍州,抵抗佺期。
楊佺期也聽說郗恢對桓玄的恐懼,就宣稱桓玄要進攻這裏,自己是來打頭陣的,雖然這樣做有損自己的威風,但這樣從心理上讓敵人畏懼,勝利的概率就高很多。
出乎意料的是效果不是一般的好,聽說這事後,郗恢的部下都潰散了,郗恢看看也就算了,請求投降。不戰而屈人之兵,楊佺期順利進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斬殺閭丘羨。楊還算厚道,釋放郗恢一家人,讓他們回建康。撫慰將士,安撫百姓,修繕城池,簡練甲卒,楊佺期倒在雍州獲得好評。
至於郗恢來說,這也不算什麼,雖然楊是帶著欺騙奪取雍州,但畢竟這也是朝廷下的指令。以郗家在朝廷的威望,混口飯吃還是行的。
不過,有人不想讓他活下去,那就是殷仲堪。這兩個人沒什麼大仇,隻是,當初在先帝孝武帝的手下時,郗恢和他都受信任,恢仗著家世,不怎麼看得起他。這次仲堪起兵,他擁護朝廷,稍稍抵抗過殷的將士。還有殷還忌憚他,留著可能是個禍害,除了就了了。
這些,郗恢都沒想到,桓玄想到了。玄覺得郗恢會遇到危險,對於要不要救濟他,桓玄猶豫了。雖然沒有深交,他從心裏覺得郗恢這人不錯,大度有風範。不過,他也不想得罪殷仲堪,如果阻止這件事,可能自己也會惹禍上身。
就在桓玄猶豫間,殷仲堪已經派人在夏口暗殺了郗恢和他的四個兒子,向上報告是附近的一群蠻人所殺,司馬道子等也不追究。
幾年在荊州的共同相處,桓玄對殷的了解也算得上透徹,殷有時候行事是比較狠,但還沒有像這次這麼爽快利落,看來殷的心態也在改變,自己更要想好該如何應對他。
思來想去,桓玄就把時任始安太守的卞範之引為自己的長史。桓玄修書與他,言辭甚懇切,範之一笑,也就奔江州去了。靈寶終於有自己的實力了,他覺得在桓玄手下做事會比自己在這裏有趣很多。
正當桓玄加快腳步謀劃自己將來時,東晉國土上又起事端。
這次的造反者桓玄沒見過,而且起兵的首領和民眾都比較可笑,他也就不怎麼在意。他沒想到,這次造反給這個已經搖搖欲墜的政權重重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