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瑞士表(2 / 2)

嚴小月沒有故意賣關子,而是直截了當地說道:“這是在瑞士定製的純手工情侶表,產量稀少,據說全世界每年能夠買到這家百年老店手表的情侶,不會超過100對。”

雖然她沒有說價格,但是陳慶之知道既然是手工打造的情侶表,並且還是限量版的,那麼價格肯定不菲,搞不好要好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一對,說不定還是歐元或者美元。

享譽全球的瑞士手表,幾乎無人不曉。據說是在16世紀末,法國的宗教鬥爭導致了一場大屠殺,追隨加爾文的胡格諾派教徒紛紛逃到瑞士。逃難的人有不少都身懷技藝,比如製造鍾表的技術。法國技藝和瑞士當地的金銀首飾業相結合,就催生了具有瑞士風格的製表業。它從靠近法國的日內瓦向外擴散,主要是沿汝拉山脈一線向東北蔓延,一直到東北麵的沙夫豪森,可以說是在瑞士北半部遍地開花。數個世紀以來,靠著鍾表師們追求完美及不斷創新的精神,造就了舉世聞名的瑞士鍾表業。世界許多特級鍾表品牌如百達翡麗、寶珀、寶璣、積家、伯爵等,皆產自瑞士。

最早的時候,製表工藝幾乎全靠手工操作。自從1845年有了製表機械後才出現大批量生產,這個行業才真正成為一個現代工業部門。在其後的一個世紀中,手表產量迅猛上升,最高年產量曾達1億400萬隻,占世界總產量40%,而且幾乎全部為出口。全世界的出口手表中,每10塊就有7塊來自瑞士。即使如此,瑞士表業在三個多世紀中一直都保持著手工業時期的分散狀態,除了少數名牌大廠外,從來都沒有高度集中,大多數廠家都是中小型的作坊式工廠。

麵對世界上日趨激烈的競爭,瑞士製表業集資於1921年成立了瑞士製表研究所,在1962年成立了電子製表中心,二者都是研究開發機構,都設在納沙特爾市。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以前,有些新技術是最先在瑞士出現的,比如最早的液晶數字顯示,最薄的手表(厚度低於1毫米),裝在表帶裏的體溫電池,等到。但是到了70年代中期以後,卻被日本和香港等地趕了上來。一種是與珠寶高度結合高檔表。為了搶占市場,重奪輝煌,經過一番努力潛心研製,瑞士製表商到了上世紀80年代拋出了一係列便宜的塑料石英走針表,其中最早也是最有名的叫做Swatch。這是一個自造的英文字,後5個字母就是“手表”,而前兩個字母也是英語“瑞士”的開始字母。石英機心被封死在塑料表殼內,所以壞了不能修,但是因為質量不錯,倒也不容易壞,換一次小電池便可以走上兩三年,因此這種物美價廉的石英表在西方市場上倍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陳慶之有些激動地接過了精美的小盒子,將它小心地捧在手心裏,隨即忐忑不安地問道:“這塊手表……它的價格應該很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