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小鳳訕笑道:“什麼都瞞不過陳大鎮長的火眼金睛。沒錯,我的確是想借助梅子平突如其來的造訪做做文章。陳鎮長,你還記得年前的時候,我們跟縣糧食局打了一場口水戰嗎?”
顧小鳳說的是縣糧食局龍尾糧管所問題。在計劃經濟時代,每個鄉鎮都有一家糧管所,主要負責收儲糧食。因為要存放糧食,所以占地麵積都不小,而且地段都是位於黃金位置,龍尾糧管所自然也不例外。
隨著計劃經濟的消失,糧管所也走入了遲暮的終點,除了城關鎮的糧管所改造成了儲備糧庫外,其他鄉鎮的糧管所都關閉了。資產處置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是縣糧食局收回後對外進行出租,有的是被當地鄉鎮政府購買下來,有的是向社會出售。龍尾鎮糧管所采用的是第二種方式,是在六七年前由龍尾鎮政府購買下來的,目前用來對外出租。
去年下半年,糧食局新上任的局長李誠交待局辦公室的人整理了曆年的文件資料供他翻閱,以便了解局裏麵的全麵情況,特別是期望找到打開局麵的突破口。在翻閱了不少資料後,他把目光放在了糧食局資產的處置上麵。
處置方式主要有以上三種,但是他覺得當年的處置隨意性很大,或者說就是局裏的領導和糧管所的人在做人情,大部分資產都被賤賣了,或者租金很低。
因此,李誠打算看看能不能收回部分資產,或者提高租金。盡管他知道這樣做會觸碰一些人的利益,但是他覺得自己沒幾年就要退二線了,應該在退下來之前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值得日後向人炫耀的事情。
經過苦心查找,他在盤點資產的時候意外發現,沒有龍尾鎮糧管所辦公樓的處置資料,也就是說,盡管糧管所的其他資產都賣給了龍尾鎮政府,但是這棟辦公樓在理論上或者說法律上仍然歸糧食局所有。
李誠為了確認此事的真假,又叫人查找了相關資料,仍然沒有看見賣掉辦公樓的相關合同資料。而且還找了一個了解當年情形的老同誌側麵了解情況,也基本可以斷定這棟樓的所有權依然在糧食局。雖然還沒有十足的證據,但是他可以肯定,這棟樓仍然屬於糧食局。
所以,李誠授意自己的手下去跟龍尾鎮交涉。龍尾鎮根本就不承認這事情,最後雙方各自查找了資料,確實沒有發現賣掉糧管所辦公樓的合同,原來的合同也沒有注明買賣辦公樓的事情。
為此,陳慶之還特意交待代明,去找到當年的當事人了解真實情況。經過一番尋找之後,這才弄清楚是怎麼回事,原來,當年因為辦公樓的四樓借給了時任所長的朋友使用,需要延後幾個月才能騰出來。所以雙方就約定,等騰出來之後再補充一份買賣合同。但是辦公樓的其他樓層可以先拿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