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進駐紡織廠調研(四)(2 / 2)

至於虧損的原因,王文山也總結了幾點,一是紡織行業整體大環境不好;二是受到外貿進口產品的衝擊;三是市場競爭比較激烈,產品缺乏創新,比起沿海紡織廠來,不論是工藝、設備等各方麵都落後太多,根本就沒有多大的競爭力;五是退休職工太多,導致廠裏負擔太重;六是工人們都成了老油條,一個個都變得不思進取,成了好吃懶做的懶女人。

陳慶之覺得,這幾點原因應該都很中肯,但是唯獨沒有說到他們廠領導班子方麵的主觀因素,難道紡織廠在走下坡路,廠領導不是要負最大的責任嗎?如果不是這些廠領導思想落後,觀念陳舊,抱殘守缺,能把一個個輝煌的廠子搞成這樣嗎?由此可見,王文山這個人也是個老滑頭。

陳慶之想到這裏,插話道:“王廠長,我看你分析的頭頭是道呀,既然找準了病根,那就一個個問題抓方子解決啊。如果紡織廠能夠在你的手上起死回生,這也是功德一件呀。”

王文山苦笑道:“陳主任,你太抬舉我了。紡織廠的問題不是一夜之間出現的,這是沉屙難治。靠我王文山一個人,不是我看輕自己,是我確實沒那個本事。如果真的要紡織廠起死回生,重新煥發生機,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在行業內找到一家公司兼並,或許能夠走出困境。”

話說到這裏,王文山似乎還想繼續說,但是看樣子像是忍了忍,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陳慶之覺得這背後肯定有什麼故事,或者另有隱情,隻不過是王文山或許是不敢說出來,又或者是有所顧忌,也可能是對自己幾個人不信任。

黃文春顯然是了解紡織廠狀況的,幫著王文山說道:“王廠長確實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上千人的大廠子,又還有那麼多退休工人,光是發工資這塊,就夠頭疼的了。而且我知道,老王最起碼在穩定廠裏工人思想情緒這塊,確保工人不鬧事方麵,還是做了大量工作的,要不然肯定會給縣裏帶去不少的信訪難題。所以,他這個廠長哪裏還有閑功夫去搞什麼創新。”

王文山給了他一個感激地笑容。

黃文春笑了笑,表示不用客氣。

王奎安說道:“哎,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王廠長有句話說的沒錯,沉屙難治,這不是他王文山一個人的錯,是多年來積累下來的問題。靠他一個人確實很難解決,非得下猛藥才行。”

王文山笑道:“感謝幾位領導的理解。哎,說實話,我也是希望有著近四十年的紡織廠能夠起死回生啊。不為我個人的榮譽,就為了廠裏曾經的輝煌曆史,還有上千工人的飯碗問題。不瞞大家說,有時候我急得都睡的不踏實,經常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