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父親的要求(1 / 2)

陳慶之看見胡大海一副清風道骨的樣子,宛若世外高人,特別地有氣場,於是便不再問,兩人隨後又聊了聊。

到了中午十二點的時候,估摸著劉福生那邊應該準備的差不多了,就提著水桶和釣竿興高采烈地回去了。

中午吃飯的時候,劉福生說是老婆那邊一個親戚的小孩,想進縣城實驗小學讀一年級,問問他能否給幫個忙。

陳慶之笑了笑,說這是小事一樁,當即打了一個電話給朱之文,簡單說了說情況後,朱之文當即答應了下來。午飯沒吃完,他就回了電話,說是辦妥了。

劉福生的老婆特別的高興,連著敬了三杯酒。

由於喝了酒,在茶場休息了一兩個小時後,陳慶之才精神抖擻地趕回了縣城。

事後,陳慶之也結合自己的處世原則,分析過跟朱之文結交的利弊。

以前在讀書的時候,尤其是讀小學的時候,每次看那些紅色電影,他總是喜歡跟自己的小夥伴們探討哪個是好人,哪個是壞人,對於好人遭遇不順或不測,就表現出一陣惋惜,對於壞人的奸計得逞則是恨得咬牙切齒,恨不能鑽進電視機裏麵把賊眉鼠眼的壞人給狠狠地揍一頓來解恨。

當然了,這樣的電影一般都會臉譜化,好人與壞人涇渭分明。但是工作之後,慢慢的覺得,好人跟壞人的界線似乎也不是那麼的明顯。好人有可能會做壞事,而壞人也不一定幹的都是壞事。

要從概念上判斷一個人的好壞似乎太難了,如果一定要作出判斷的話,也應該是就事論事,從某件具體事情中判斷一個人的出發點和所作所為是好還是壞,這樣才更準確。但是有時候,也很難對於一件事情折射出的好壞進行定性。

從跟朱之文接觸的這一係列事情中總結反思,陳慶之覺得朱之文這個人應該算是廣義概念上的壞人,但是這個壞人也有可愛的一麵,至少自己在請他出麵解決劉福生親戚小孩入讀實驗小學的事情上麵,他很痛快地答應了,並且在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內就給了個準信,還沒有收取任何的好處。當然了,這裏麵也有自己拿捏了他,搞定嫖娼案件的因素在裏麵。

陳慶之重新審視了朱之文,認為對於一個人不能簡單地去分辨好壞,就跟幹部隊伍中的人一樣,不是每個人都是雷鋒和焦裕祿,但是你要是把人用好了,壞人也能辦成好事情。

朱之文的事情給予了陳慶之一些朦朧的啟發,雖然還不是很清晰,但是卻在日後的工作實踐中逐漸完善,重新架構了他的處世觀,對於他今後在領導崗位上的用人觀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吃過晚飯出去散步的時候,陳慶之意外地接到了家裏的電話,王洛月簡單寒暄幾句後,說道:“慶兒,有個事情媽得跟你說下,看看你能不能幫上忙?”

陳慶之道:“媽,有什麼事情,你就直說了吧,我試試看,能幫上忙肯定不會偷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