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黨史進實驗小學(1 / 2)

轉眼間快到五一國際勞動節了。由於五一那天不少領導都沒有空,陳慶之也要給王少東當伴郎,於是就把黨史進校園的活動提前到4月30日。

為了搞好這次活動,陳慶之跟王群專門跑了幾趟實驗小學。第一次接待他們的,除了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長,還有政教處副主任李阡陌。

李阡陌對這個活動明顯很上心,比起那個副校長熱情地多了。副校長簡單地寒暄了幾句後,就推說有事情離開了,臨走前交待李阡陌招呼好兩人。

當那個年近半百、為人有些迂腐的副校長離開後,就隻剩下三個年輕人在碩大的辦公室討論著工作,李阡陌反而覺得一陣輕鬆,不但很高興地端茶倒水,而且還就活動方案提出了不少看法和見解,氣氛非常地熱烈。

三人一邊討論著活動方案,還一邊不時地閑聊著幾句題外話,歡聲笑語不絕於耳,令人覺得這不像是一個討論會,倒像是茶話會。

比如,李阡陌就主動說了一個笑話。

據說有位局長出訪美國回來後,有人問他有沒有哪件事情印象最深刻。隻見那局長沉思了一會後,說道:“哪件事情印象最深刻呢,那就是美國的小學生外語都說的非常流利,即使是剛讀小學的一二年級學生,都說的特別順溜。”人們很驚奇,追問究竟是什麼外語,居然能掌握的那麼熟練。局長以一副不容置疑地口吻說道:“這還用問,當然就是全世界都通行的英語嘍!你們真是無知,沒有文化!”

這是一個冷笑話,其實諷刺的是有些人不懂裝懂的無知醜態。

王群也不甘示弱地說了一個冷笑話。

某局長難得深入縣裏的劇團檢查工作,正好趕上劇團排了一出戲。在前呼後擁地陪同下,局長背著雙手,裏裏外外轉了一圈,不時地點點頭。走出排練場後,劇團團長熱切地征求局長的寶貴意見。局長謙虛了一會後,才一本正經地說道:“剛才我看了一下,總的來看,大家排練的都很認真,熱情高,幹勁大。就拿那個樂隊來說,打鼓子的、拉二胡的同誌都很積極主動,爭分奪秒地在工作。但是,也有個別同誌的工作幹勁就差多了,比如那個打大鑼的,好一陣子才敲那麼一兩下,鬆鬆垮垮地,到底是沒吃飽飯,還是對排練有意見?我看,這個同誌你得好好地給教育教育,不能拖了整個劇團的後腿,耽誤了劇團事業的發展。”

陳慶之一時間沒有想到合適的笑話,隻能是配合大聲地笑著,算是回應。其實,他倒是想到了一個笑話,那是在雲水鄉聽來的,算是葷段子,又覺得在李阡陌麵前說出來不大好,於是忍住了。

這時候,王群跟李阡陌都各自講了一個笑話,於是齊刷刷地盯著陳慶之,意思是該他講了。

陳慶之一陣苦笑,繼而說道:“我先想想哈。”

撓頭抓腮後,才突然想到自己所聽過的一個笑話。

話說某鄉的黨委書記很善於做農村工作,口才也很不錯,但是也有一個缺點,就是他是個大老粗,文化水平不太高。他的特點呢,是不習慣照著稿子念報告,而是喜歡自己在台上即興做報告,非常享受那種唾沫橫飛、神采飄逸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