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拜訪李清田(三)(2 / 2)

這裏記錄的是李清田讀書的一些心得體會。時間跨度有點長,從1995年一直記錄到現在,差不多五年了。

五年記一本筆記本,似乎有點長,給人的感覺讀書的頻率不算高。有些讀書多、讀書快的人,可能幾個月就會記滿一本筆記。五年,確實很久。

帶著心中的疑惑,陳慶之大致翻了翻這本筆記本,對於為什麼時間跨度這麼久,得到了一個大致的答案。

首先,這是一本專門用來閱讀曆史書籍後,寫些讀書心得、摘抄詞語句子的筆記本。陳慶之猜測,這說明有可能還會有其它的筆記本,用來記錄其它書籍的閱讀體會。

其次,李清田在閱讀了一本書籍後用黑筆記下的筆記,可能會在過數月或者一兩年再次閱讀後,在原來寫的那段話旁邊的空白處,用紅筆寫下另外的一段心得體會。

還有,就是記錄的某段話,可能會添加另外一本類似書籍的評論,把基本類似書籍的評論放在了一塊。從這點來看,李清田讀書是持續性的,也會在不同的書籍之間進行對比研判。

上麵這幾個因素,大抵可以解釋為什麼這本筆記本的時間跨度比較長,而且有些破舊了。

這是李清田的讀書方法。陳慶之覺得,這應該算是活讀書的典型例子了,跟死讀書形成了鮮明對比。

比如,李清田的筆記中,有一段專門是研究分析曆朝曆代農民起義的。

“曆史上曆朝曆代的農民起義,大多數以失敗告終,如陳勝、黃巢、李自成、洪秀全之流,等等,都失敗了;成功的例子隻有極少數,如劉邦、朱元璋等寥寥數人。分析農民起義大多不能成功的文章比較多,眾說紛紜,各執一詞。按照眾人的理解,農民階級有他的局限性,比如文化程度不高、禮儀修養不夠、沒有得到封建地主階級的支持等等。”

“但是,我認為農民起義失敗的致命因素有兩點,而且都是在他們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後,才會發生會表現出來的。第一,起義的頭腦人物很容易被階段性勝利的喜悅給衝昏了頭腦,內心被壓抑已久的欲望開始膨脹,不再滿足於過去的清貧生活,而是開始了奢靡的享樂,這時候往往最容易被一旁虎視眈眈的敵人趁虛而入打垮掉。第二,認為老子已經打下了半壁江山,已經是不可一世的天下第一,沒有人能夠阻擋自己勝利的步伐,這時候往往聽不見意見建議,習慣於我行我素,久而久之,身邊的人自然不再敢提意見建議,最後被自己給搞死了。記得有句話說,堅固的堡壘都是從內部自行攻破的,大抵就是這個意思。我認為,上麵這兩點才是內因中最致命的因素,其他的因素要麼是外因,要麼是無法起決定性的內因。從這些失敗的農民起義中吸取教訓,我覺得從政尤其能夠借鑒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