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楔子(2 / 2)

看到陳慶之有些拘謹的樣子,陳愛蓮不再打趣他,又叮囑了幾句,大意就是作為一名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一定要好好表現,少說話,多做事,多向老同誌學習,爭取早日進步,同時還留了電話號碼,告知以後有事可以電話聯係。

本來陳慶之還想再多問幾句關於雲水鄉的情況,但是看著陳科長的似乎挺忙,忍住了打聽的念頭,心想反正這次算是認識了,以後再找機會請教。

拿著介紹信後,陳慶之快步來到縣委大院門口,攔了一輛三輪車趕往汽車站。先買了一張去往雲水鄉的車票,隨後在車站旁邊的小吃店簡單吃了一碗牛腩粉和兩根油條。眼看時間還早,就去車站門口的報刊亭買了一本最新的《青年文摘》雜誌,坐在候車室裏小心地閱讀起來。

陳慶之當年進入縣城上高中後,有一回接觸到了《青年文摘》,一期雜誌看完後便喜歡上了,後來也就養成了每期必買的習慣,這七年來也隻是漏掉兩三期沒有買到,上高中、讀大學時買的雜誌都被他帶回家裏保存起來,摞起來是厚厚的一層。《青年文摘》就如青年人的良師摯友,對於陳慶之而言,每次虔誠閱讀仿佛都是靈魂在接受知識的一次洗禮。

期間,遇到了一位乞討的老漢,看年紀約有六七十歲,一張布滿皺紋的臉,寫盡了歲月滄桑,看著令人心酸。

看到老漢,陳慶之就想到了自己的爺爺。爺爺是一位老農,在田裏麵忙活了一輩子,臨死的前幾天,都還在下地幹活。爺爺的皮膚黝黑,雙手上麵布滿了厚厚的老繭,枯瘦的手臂卻異常有力,即使是去世的那年,雙手提兩桶水也不在話下。

陳慶之的同情心使得他掏了掏自己的錢包,從裏麵抽出一張一元的鈔票,快速將錢包塞回了褲兜後,雙手將鈔票遞給了老漢。老漢接過後,臉帶微笑的說了聲“謝謝”。

以前,在大學讀書時,每次上街遇到乞討的人,陳慶之都會遞上一元錢,雖然不多,但是表達了一份心意。有時候,一旁的同學會搶白兩句,認為這是詐騙,而且舉例說社會上有人利用大家的同情心心理,專門操縱殘疾人乞討,一年下來收入非常可觀。但是陳慶之絲毫不為所動,依然堅持著自己的想法。

待老漢走後,陳慶之繼續看著雜誌。當一本雜誌都翻完的時候,看了看時間,還差五六分鍾就要開車,陳慶之趕緊把雜誌塞進隨身帶的小包,然後小步跑上車去,找到自己的位置坐好。陳慶之問過了車上的售票員,得知要在下午四點半左右才能到雲水鄉。

車子出了縣城二十多分鍾後,便開始進入連綿不絕的山路,窗外的景色盡是滿眼綠油油的一片,比起縣城街道兩旁少的可憐的行道樹,山區的風景倒是看著非常令人賞心悅目。看著窗外疾馳而過的蒼翠景色,陳慶之的思緒漸漸回到了這幾個月的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