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在走過一座橋之後,回轉身來向橋身作揖,慶幸自己安然過橋,感念前人造橋功德,這就是“過河拜橋”。我們的長輩也說:“心存感恩,善緣不盡,過河拆橋,情斷義絕。”
人生的漫漫長路,不免麵臨危難、困窘,那麼,我們在接受他人適時伸出的援手而走出困境時,對識與不識之人所給予的溫柔慈悲,怎能不時時存有珍惜與感激之心?
儀山禪師有一天在洗澡,因為水太熱,就叫弟子提桶冷水來,有一個弟子奉命提了水來,將熱水加涼了,便順手把剩下的水直接倒掉了。
儀山禪師看到,非常生氣地訓斥道:“你怎麼如此浪費?世間上不管什麼事物都有它的用處,隻是大小價值不同而已。你怎麼能那麼輕易地將剩下的水倒掉呢?就算是一滴水,如果你把它澆到花草樹木上,不僅花草樹木喜歡,水本身也不會失去它的價值,為什麼要白白地浪費呢?雖然是一滴水,但價值也是無限大呀!”
這位弟子聽後若有所悟,於是將自己的法名改為“滴水”,這就是後來非常受人尊重的“滴水和尚”。
滴水和尚後來弘法傳道,有人問他:
“請問世間什麼功德最大?”
“滴水!”
“虛空包容萬物,什麼可包容虛空?”
“滴水!”
滴水和尚從此把心和滴水融在一起,一滴水中也有無盡的時空了。
人生世間,福報究竟有多少?這是有數量的,不要以為自己有萬貫家財就揮霍無度,若福報享盡,仍會一無所有。一個人的財富、愛情、福壽、享用,如同銀行存款,如果無節製地開支,終有一天是會用盡的,因而要懂得節用惜福,雖是滴水,也不廢棄。唯有惜福的人才會有福,一草一木,一飯一菜,都是有價值的。
感恩是對良心的自覺溫習,人間因而彌漫起愛的空氣;感恩是真情的恒久維係,生活因而充溢著美的旋律。
從呱呱墜地,到永遠安息,每個人都沐浴著千秋百代的文化洗禮,四麵八方的真情厚意,這便是生長感激的土地。
心懷感激,人和人能融合在一起,從理解走向默契;心無感激,人與人就拉開了距離,從猜忌滑向對立。
忘卻了感激,也許是墮落的開始;丟棄了感激,人性也就所剩無幾。
感激,不隻是滾燙話語的堆砌,也無須隨時隨地表白心跡,有時候一個深情的眼神足矣;感激,因為是情感河流的蓄積,即使霜冷風疾也奔湧不息,永遠與奉獻的海洋連在一起。
默默義舉,樂善好施的人,有一顆醇厚、誠摯的同情心,舍得付出,就會恬淡自適,喜悅長存。
人生感悟
單純的感恩心是一種隻求付出不求回報的美德,一顆懂得感恩的心,總是時刻觸動自己善良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