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2章:根深蒂固(2 / 2)

再到後來,村人民公社開始出現,村管理組織方麵開始出現,楊國強的父親和弟弟退休後,開始有楊國強和其他兄弟開始接替父親叔叔的位置,正是開始做人民公社楊家溝的大隊長。

那個時候,做大隊長和現在的村長差不多,但是,人民公社是吃大鍋飯,全村人一起吃,但是,後來大鍋飯不行,開始進行計工分,誰家工分多,誰家的糧食就分得多點。

這一點上,經曆過那個時代的人很清楚,從那個時候,其他村民就看得到,村長楊國強一家,雖然人多,但是,平常大部分人是不幹活的,但是計工分的時候,卻是計得最多,分得時候,大隊裏麵的糧食,抓到魚,其他豬肉,分得卻是最多。

可以,從那個時候,就沒有什麼公平可言。一直到後來,改革開放開始,分田到戶,家家戶戶都各自分有田地,各自幹各自的,雖然楊家溝村組織還習慣稱為大隊,但是,已經開始慢慢出現村委組織。

在楊國強和他那些兄弟開始退休後,輪到下一代年輕的,四十多歲的中年人開始競選新的村幹部。

因為那個時候,已經開始村自治,村幹部這些基本上是村裏自己選出來的。

但是,楊家溝村並不是真的那樣做,表麵上是讓村民投票選,但是,實際上,當上村書記,村長那些,依然還是楊國強的兒子楊開放和其他兄弟。

那個時候,除了改革開放後,還有另外一件大事,就是開始實行計劃生育。在沒有改革開放前,沒有實行計劃生育,想生多少就生多少,隻要自己養得了,誰也不會幹涉。

但是,自從實行計劃生育後,農村最多隻能生兩個,一男一女,甚至有的,第一胎生了男孩後,第二胎不能再生了。

計劃生育這些,剛開始,在農村和城市都非常嚴厲,楊家溝也是那樣。但是,農村人的習慣是生得越多越好,因為老了,有人養,可以防老。

但是,如果誰都都是那樣嚴格遵守計劃生育,那倒是沒有什麼,因為大家覺得公平。

事實上,楊家溝的情況,還是和真實情況有些不同。其他村民是要嚴格遵守計劃生育,除了可以生第二胎後,如果生第三胎,村委的村長,村書記,婦女主任,還有其他村幹部挨家挨戶上門強行抓人,強硬帶人去結紮帶環。

這些事,葉晨在趙家村遇到過,但是,他沒有見到過楊建軍和他兩個媳婦的那樣。

**十年代的時候,楊家溝村委,也就是楊開放的兄弟媳婦帶人上門抓人,如果抓到不願意結紮帶環的,那麼就要重重罰款,罰款也要看清楚,如果家裏沒錢,有麥那些糧食,可能直接被搶走。

這一點上,葉晨聽完後,都不知道如何形容,隻能和那些上門的劫匪差不多。

但是,那些罰款,除了部分可能上交外,大部分卻是留在村長一家,其他人也是很清楚的。

再到000年後,計劃生育沒有以前那麼嚴格了,楊開放一家在沒有那麼囂張了,但是,又到了換新一屆村幹部的時候,卻是再輪到他的兒子楊大貴,正是楊大貴那些兄弟開始繼父親一輩在村委的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