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攻心為上,盡顯領導藝術(1 / 3)

一個扮演監工角色的管理者,是不能夠與具有精神領袖作用的領導者相提並論的。因為,管理是一門藝術,而領導藝術則是管理藝術的極致。一個真正的管理會處處用自己的個人魅力來牽動下屬的心思,從而將下屬的能力發揮到極致。

1、稱讚代表著認可

讚美令我羞愧,因為我暗自乞求得到它。

——泰戈爾

曹操是一個會運用讚美的方法激勵下屬的人,從以下三個例子中可以看出:

夏侯惇向曹操引薦典韋後,曹操見典韋氣宇非凡,開口便道:“此古之惡來也!”

許褚輕而易舉地斬了李傕的侄子李暹、李別後,提著他們的人頭回到曹操陣中。曹操見他如此英勇,撫摸著許褚的背說:“子真吾之樊噲也!”

荀彧投奔曹操後,曹操在與其交談的過程中發現他才華出眾,於是立即稱讚道:“此吾之子房也!”

樊城之圍被解後,曹操向眾將說道:“荊州兵圍塹鹿角數重,徐公明深入其中,竟獲全功。孤用兵三十餘年,未敢長驅徑入敵圍。公明真膽識兼優者也!”見到徐晃後,曹操見晃軍整齊有序,大喜道:“徐將軍真有周亞夫之風矣!”

曹操在稱讚部屬的時候,把他們與曆史上的優秀人物作比。在某些時候,這些精神上的獎勵會勝過物質獎勵,因為它更能體現出領導對下屬的認可。

一天晚上,一家大公司發生了被盜事件,但盜竊者並沒有得逞。原因有些讓人感到吃驚:該公司聘用的一位保潔員不顧生命危險,與盜竊者進行了一場驚險的搏鬥。

在這樣一個擁有數百名員工的大公司裏,論地位、論工資,這位保潔員都難以在公司裏引起重視;論責任,防火防盜這些事情與一個小小的保潔員也沒有直接的聯係。然而,是什麼讓這位保潔員產生如此強烈的正義感呢?

後來,有人從他的口中得知:他之所以會這樣做,是因為該公司的總經理每次看到他在辛勤工作時,總是微笑著表揚他把地掃得很幹淨!

一句簡單的表揚竟有如此大的驅動力,它竟然能夠驅動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員工願意以生命的代價保護公司的利益不受侵犯!

或許一句讚美的話並不能夠讓員工誓死捍衛公司的利益,但一句合適的稱讚往往能夠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如果一位領導不能夠適時表揚或讚美員工,就有可能挫傷員工的積極性。

古時候,有位王爺一向嚴肅,非常不善於表揚人。為此,有人主動求取他的表揚。

這位王爺府中有位名廚,他特別擅長做烤鴨。府中的人吃了他做的烤鴨後,都會舉起大拇指表示稱讚。惟獨作為一府之主的王爺在吃完名廚做的烤鴨後,從來沒有做出任何帶有表揚或鼓勵的表情,更不用說是帶有表揚性質的舉動了。名廚很生氣,但又不敢質問王爺。於是,他總在琢磨著如何讓王爺“開竅”。

一天,王府中來了貴客。為了款待貴客,王爺令廚房準備一桌好菜,這位名廚的烤鴨自然是少不了的。

飯菜燒好後,王爺和貴客隨後入席。王爺坐定後,立即給客人挾了一條鴨腿,隨後想把另一條鴨腿“據為己有”。王爺在翻遍整盤烤鴨後,卻找不到烤鴨的另一條腿。他心中有些不悅,小聲問站在身後的名廚:“怎麼隻有一條腿呢?”

名廚低聲回答:“不瞞王爺,府中的鴨子全都是一條腿。”

王爺不再追問,繼續吃飯。飯後,王爺把名廚帶到後院,想讓廚師看看鴨子到底是幾條腿,然後批評他一番。

他們來到後院後,鴨子正躺在地上休憩,正好露出一條腿。

名廚說:“王爺您看,鴨子都是一條腿啊!”

王爺沒有理睬名廚,他使勁拍巴掌,結果鴨子都站了起來。王爺反問道:“你看,鴨子到底是一條腿還是兩條腿啊?”

名廚接過話頭:“鴨子本來是一條腿,在您鼓掌之後才變成兩條腿的。”

這位名廚為了得到王爺的表揚,竟然想出了這樣一個辦法,可謂用心良苦。名廚做的烤鴨的確讓人眼饞,要不然府中的人就不會誇他,王爺也不會在入席後就連忙為貴客挾一條鴨腿。總之,名廚的表現得到了王府中所有人的認可,包括王爺在內。名廚並沒有什麼過分的要求,他隻想得到王爺的表揚。然而,王爺就是沒有誇人的習慣。

作為領導,一定不要像故事中的王爺那樣,適當的時候還是要開開“金口”,表揚一下有進步、有成績的員工。

與同齡人相比,幼年的巴頓是不幸的,因為他有“閱讀失常症”。這是一種生理缺陷,它會給人的閱讀和拚寫帶來極大的困難。因此,巴頓小時候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差。盡管他如何努力和勤奮,他的考試分數總是不能有明顯的跳動。於是,同學們總是想著法子來戲弄他。

然而,巴頓是一個堅強的孩子,他將同學們的嘲笑和羞辱拋在腦後,仍然一如既往地努力學習。巴頓的行為引起了老師的主意,而且得到了老師的喜愛。在老師的耐心幫助下,巴頓的拚寫和朗讀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的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的進步。正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努力沒有白費,他的夢想終於實現,因為他順利考入了西點軍校。

在西點軍校學習的時候,他仍然堅持努力學習。然而,軍校的課程比原來的課程畢竟要難得多,巴頓雖然毫不懈怠,但還是沒有如期畢業。不過,有誌者,事竟成。在別的同學畢業一年後,他如願以償地拿到了軍校畢業證。

從巴頓的求學經曆中可以看出,他的確是一個有耐力和韌性的人。他沒有被困難嚇倒,反而征服了上天安排給自己的種種困難,最終將自己磨練成一個有用的人才。

1915年,美國與墨西哥之間的戰爭爆發了。此時,巴頓已經入伍,他的身份是美軍上尉。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此時的巴頓性格異常暴躁,往往會出口傷人。因此,同級軍官不願意與他為友,他的屬下也常常發牢騷。

盡管如此,他對潘興將軍始終畢恭畢敬。潘興將軍是這次戰爭中的美軍總指揮,正是在這次戰爭中,他接觸了巴頓。那麼,是什麼讓性格暴躁的巴頓對這位總指揮如此臣服呢?

其實,潘興將軍是一個善於鼓勵人的高級將領。每當巴頓有了成績的時候,潘興將軍都會笑著對他說:“好樣的!”可以說,巴頓從小到大受到的表揚還沒有他在這次戰爭中受到的表揚多。從小受人嘲笑的巴頓被潘興將軍的表揚感動了,他慶幸自己遇到這麼一位好將軍,並下定決心要在這場戰爭中立下輝煌戰績,從而報答潘興將軍的知遇之恩。

一次,巴頓接到任務後,帶了十餘名士兵便出發了。結果,他們在途中遇到了數十名土匪。跟隨巴頓的這些士兵頓時慌了手腳,不知如何是好。然而,巴頓臨危不亂,指揮沉穩,不僅擊斃了匪首,而且帶領士兵安全撤退。

其實,像這樣的遭遇戰時有發生,根本沒有什麼稀罕的。但這次遭遇戰與以往遇到的遭遇戰有所不同,因為巴頓擊斃的匪首不是一般的小頭目,而是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大土匪。巴頓在這次遭遇戰中的表現再一次得到了潘興將軍的認可,為了能夠激發巴頓的強烈鬥誌和滿足他的求勝心理,潘興將軍這次沒有像以前那樣隻是對巴頓進行口頭上的表揚,他讓巴頓出盡了風頭。

潘興將軍首先將全軍將士召集起來,在全軍麵前表揚了巴頓,使他的成績得到全軍上下的認可。隨後,潘興將軍又在軍中組織了記者招待會,通過媒體報道巴頓的英雄事跡,讓巴頓的名字響遍美國。很快,巴頓就成了一位在美國家喻戶曉的人物。

潘興將軍的做法將巴頓心中的熱火徹底點燃了,他讓巴頓得到了無數美國人的認可,使得巴頓再也不會為自己的生理缺陷感到自卑。從此,巴頓將自己的全身精力投入了保家衛國的戰爭之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輝煌戰績,並最終成為一位優秀將領。

巴頓的暴躁性格始終沒有改變,但他卻始終沒有冒犯過潘興將軍。

巴頓對潘興將軍的尊敬和愛戴,與潘興將軍巧妙的讚揚方法是不開的。巴頓因為生理缺陷從小就開始遭受人們的白眼和嘲諷,他的心中無疑充滿了自卑感。盡管他後來考進了西點軍校、成為了軍官,但這種陰影是很難從他的心中消失的。終於,他遇到了潘興將軍。潘興將軍的一次次真誠的表揚讓他得到了認可,使他認識到了自己的價值,但這並不能保證以後他不會受到自卑的束縛。不過,潘興將軍後來的這次非同尋常的表揚給巴頓帶來了一次強烈的震撼,巴頓的自豪感已經將自卑感完全掩蓋了。可以說,潘興將軍的表揚成就了一位傑出的美軍將領。

泰戈爾說:“讚美令我羞愧,因為我暗自乞求得到它。”從偉大詩人泰戈爾的這句話中可以看出,不僅是泰戈爾本人,而且所有的人都希望得到讚美。因為在讚美一個人的同時,也是對他表現的認可和肯定。

作為員工,更希望得到領導的讚美。當管理者的讚美恰到好處時,員工將會受到巨大的鼓舞,這種鼓舞會將會像火把一般點燃員工的工作激情。

領導要想運用合適的讚美方法來溫暖員工的心,必須先了解一些讚美的方式和讚美的尺度。

一般來講,讚美分為開放性的讚美和含蓄性的讚美兩種。

開放性的讚美是指用明確的語言讚許對方,不過讓對方接受這種讚美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直接表達、便條、書信、郵件等等。

一位精明強幹的老板,很會讚美員工。每天晚上,他都會給下屬寄去便條,比如:“傑克!你的主意很棒!好好幹吧!”“萊瑞,謝謝你能及時履行合同,希望今後仍能合作愉快”等等。

含蓄性的讚美指用一些動作或模糊性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讚賞之意。比如,向員工豎起大拇指、聽完員工的話後鼓掌等。

管理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讚美方式。另外,管理者在讚美員工的時候,還要能夠把握尺度。否則,即使表達出了自己的讚美之意,也會讓員工感到不自在。

在讚美的時候,應該注意以下三點:

(1)讚美的話語不要太誇張,言過其實的“讚美”就成了“拍馬屁”,會讓人反感。

(2)注意讚美的次數。值得讚美的時候就主動讚美,不值得讚美的時候就不要勉強去讚美。否則,過於頻繁的讚美會讓員工的耳朵生繭,從而達不到激勵作用。

(3)不要在安排任務的時候讚美員工。否則,管理者將會給員工留下一種虛偽的印象。員工在工作的時候,是不會因為這種讚美而賣力工作的。

做人心眼:

一個聰明的領導者是不可忽視讚美的巨大作用的。他會在適當的時候動動自己的嘴,讓員工熱血澎湃,在領導者讚美聲的鼓勵中投入更多的工作熱情。

2、以身作則,樹立威信

現在的領導,有一點是相同的:他們能夠令下屬信服而不是利用手中的權力簡單地控製下屬。

——亨利·埃裏斯

曹操會合劉備、孫策、呂布征討袁術時,正是麥熟季節。曹軍所到之處,百姓都在外逃避。曹操派人告訴遠近百姓及各處官吏:“吾奉天子明詔,出兵討逆,與民除害。方今麥熟之時,不得已而起兵,大小將校,凡過麥田,但有踐踏者,並皆斬首。軍法甚嚴,爾民勿得驚疑。”

誰知,曹操正行期間,其坐騎見田中飛起一隻鳥,因眼生而大驚,遂“竄入麥中,踐壞了一大塊麥田”。曹操叫來行軍主簿,擬議自己踐踏麥田的罪行。主簿說:“怎麼可以治丞相的罪呢?”曹操說:“我自己製定法令,又觸犯自己製定的法令,還怎麼服眾呢?”說完便要拔劍自刎,眾人趕忙止住。郭嘉以“法不加於尊”勸說曹操,曹操沉思一會後,割了一撮頭發代替斬首。隨後,他派人以發傳示三軍:“丞相踐麥,本當斬首號令,今割發以代。”於是,“三軍悚然,無不懍遵軍令”。

諸葛亮同樣是一位以身作則的人。馬謖失守街亭,諸葛亮按照軍法處治他後寫了一份表文,然後讓從成都趕來的蔣琬帶回去讓後主劉禪過目。在表文中,他認為自己要為街亭失守承擔責任,要求貶職三級。劉禪看後,不知如何是好。他征求了大臣們的意見後,按照諸葛亮的意願將諸葛亮降職為右將軍。

如今,一些領導無形中養成了這樣一種不良習慣:一旦工作出現問題,就立即展開批評攻勢,將自己的責任推得一幹二淨;一旦有了業績,就立即歸功於己,將下屬的功勞忘得一幹二淨。正如人們常說的一句話:“黑鍋大家背,紅包自己拿。”

如果領導者養成了這種習慣,無疑會給管理造成嚴重影響。對員工來說,領導者的推責於人比歸功於己更加可惡。因此,要想管理好員工,領導者必須要善於承擔責任。

秦穆公在位時,晉國的實力非常雄厚,秦國隻有繼續擴充實力才能夠趕上晉國。有一年,晉國國君因病去世。秦穆公認為此時晉國正沉浸在失君之痛中,無心與其他國家作戰,想借此機會消滅鄭國。為了能夠順利攻下鄭國,秦穆公一次性派出三員大將,他們分別為孟明視、白乙雨和西乞術。

鄭國是晉國的鄰國,要想到達鄭國國境,必須要涉足晉國國土。當秦國的三員大將率大軍經過晉國時,晉軍早已設下埋伏,結果秦軍慘敗,除了三員大將被活捉外,其他將士無一生還。

晉國之所以不殺秦穆公的三員大將,是想把他們放回,讓秦穆公親自懲罰他們,以此羞辱秦國。

聽到這樣的消息後,秦國上下頓時哭聲震天。除了悲痛之外,晉國的做法讓秦國人感到前所未有的羞辱。而作為領軍作戰的三員大將,更是無顏麵對國君和全國軍民,隻求秦穆公賜他們死罪。然而秦穆公並沒有這樣做,他身穿喪服親自為死去的將士們送行,然後將這三位敗將接回。隨後,秦穆公帶著悲痛作了一篇《秦誓》。在這篇文章中,他引咎自責:“這次我軍慘敗,責任在我。正是因為我的掉以輕心,結果犧牲了眾多的將士。孟明視、白乙雨和西乞術三人都很有能力,如果不是我的判斷失誤,他們定能夠高唱凱歌。希望他們能夠化悲痛為力量,為我大秦洗掉這次國恥。”

秦穆公的做法感動了孟明視等人,他們加緊練兵,以便在時機到來時給晉國一次重擊,報仇雪恨。一年後,秦軍已是兵強馬壯,孟視明等人認為時機一到,征得秦穆公的同意後,便率軍討伐晉國。結果,秦軍再次慘敗。於是,在朝大臣均認為這三員大將並沒有什麼傑出才能,紛紛進諫將孟視明三人革職。秦穆公力排眾議,仍然賦予他們重任,希望他們能夠訓練出一支強大的軍隊。

秦穆公的做法再一次感動了孟視明等人,他們用心練兵,力求精益求精。幾年後,秦穆公再次派他們伐晉。此次戰役中,秦軍轉敗為勝,晉國隻得求和。也正是在這一場戰役之後,秦國的實力大增,可以與晉國平起平坐了。

很明顯,秦軍第一次戰敗,主要責任明顯在秦穆公身上。如果秦穆公把責任都歸於三員大將,盡管這三員大將嘴上不說,心裏也是不舒服的。即使三位大將將責任全部包攬,參戰的秦國士兵也會感到不平。好在秦穆公主動承擔責任,從而激發了秦軍的鬥誌;再加上秦穆公後來的鼓勵,秦軍終於凱旋而歸。

如果一個領導者對下屬的過失嚴懲不貸,對自己的過失卻故作不知,那麼在管理的過程中,員工心中肯定會感到不公平。進一步說,如果領導者的引導有誤造成了員工工作上的失誤,而領導者卻隻字不提自己的過失,員工的不滿將會更加明顯,不利於以後的管理。

但如果領導者能夠像曹操、諸葛亮、秦穆王這樣主動承擔責任,員工自然不敢越雷池半步,心甘情願地按照固有的規章製度辦事。一旦員工有了這樣的表現,領導者的威信就樹立起來了。

做人心眼:

正所謂“君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領導者不要因為自己處於管理層的地位,便把自己該承擔的責任推卸給他人,這樣做隻會加深下屬與領導者之間的隔閡。沒有人願意犯錯誤,但犯了錯誤一定要敢於承認。其實,領導者在承擔責任的過程中,也樹立起了自己的威信。

3、體恤下屬,感人至深

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

——李世民

關羽遇害時,張飛正在閬中駐守。他知道這件事情後日夜悲哭,淚濕衣襟。帳下各位將領本想用酒來勸張飛不要傷心過度,沒想到他酒醉後,怒氣更重。他幾乎失去理智,發瘋似地鞭笞將士,甚至把有些將士鞭打至死。

趕往成都與劉備商議好伐吳事宜後,張飛立即趕回閬中。他打算統帥三軍掛孝伐吳,於是下令在三天的時間內製辦好白旗和白甲。第二天,末將範疆、張達入帳報告張飛:“我們一時難以製辦好這麼多的白旗和白甲,希望將軍能夠寬限幾天。”張飛憤怒地說道:“我急著報仇,恨不得明天就能夠趕到逆賊那裏,你們竟敢違抗我的將令!”於是令武士將二人綁在樹上,各鞭打五十。打完後,張飛用手指著他們說:“你們一定要按時完成任務,否則,我要殺掉你們二人示眾!”兩人回到營中商議,認為張飛性格暴躁,擔心真被他問斬,於是設計殺害張飛。這天晚上,張飛醉臥帳中。範疆、張達二人在初更時分,身藏短刀,偷偷摸進張飛帳中,將張飛殺害,然後投奔東吳。

其實,張飛經常責罰下屬。從另一個角度講,他的死是由自己造成的。如果他能夠善待下屬,自然不會遭此厄運。

張飛隻會在下屬的身上留下一道道的傷痕,而孫權卻能夠用體恤將下屬身上的傷痕抹平,使下屬不再感到疼痛。

曹操平定漢中後,在是否奪取西川問題上舉棋不定,孫權乘機襲擊合淝。濡須一戰,周泰冒死保護孫權,身受重傷。孫權脫險後,為了表彰周泰的救護之功,在軍中設宴款待他。隨後,孫權親自把盞,淚流滿麵。他撫摸著周泰的背說道:“卿兩番相救,不惜性命,被槍數十,膚如刻畫,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馬之重乎!卿乃孤之功臣,孤當與卿共榮辱、同休戚也。”說完後,他讓周泰解衣,令眾將觀看他身上的傷痕。眾將見周泰身上“皮肉肌膚,如同刀剜,盤根遍體”,孫權用手指著他被上的一道道傷痕,一一問明是如何得來的。周泰娓娓道來,令孫權更加感動。具言戰鬥被傷之狀。第二天,孫權把青羅傘賜給周泰,並令他出入張蓋,以盡顯榮耀。

稍作對比,差距就出來了。如果張飛能夠像孫權這樣做,他的命運或許會被改寫。不要說有人謀害他,就是背叛他的人估計也很難找到。

作為一位優秀的領導者,要學會體恤下屬。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隻要把體恤工作做好了,下屬自然會為你效力的。

斯凱特朗電子電視公司是美國一家研製電視的公司,第一台閉路電視就是出自於這個公司。該公司的總裁阿瑟·利維是一位關心人才勝過關心事業的企業家,在閉路電視的研製過程中,就有關於他關心員工的一例。

當時,該公司有一位名叫比利的技師。比利不僅富有才幹,而且非常敬業。為了能夠使

閉路電視盡快問世,比爾投入了十二分的工作熱情。每當走進實驗室後,他便仿佛與外界隔絕了,在他的腦海裏,隻有一樣東西存在,這就是實驗,實驗,再實驗!有一次,他在實驗室裏竟連續待了近48小時!

由於實驗是分段進行的,比利總是堅持到一段實驗完成後才開始休息。每當一段實驗完成後,比利就會倒在床上蒙頭大睡,有時候一睡就是一天一夜。為了實驗,他的精力已經嚴重透支,但他從來沒有抱怨過,休息過後,再次投入到研究工作中。

一次,阿瑟·利維在與比利交流的時候,看到了他憔悴的表情後,頓時感到心酸,因為他知道比利的疲乏是由於熬夜造成的。他對比利說:“你的工作方式需要改變一下,如果你不願意的話,公司將不再研製閉路電視。”聽了阿瑟·利維的話後,比利頓時大吃一驚,他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才導致公司做出這樣的決定。

阿瑟·利維看到比利疑惑的眼神後,立即解釋道:“你要明白一點,你的生命比閉路電視重要。如果你因為研製閉路電視而把身體累垮了,即使閉路電視問世了,對我們來說又有什麼意義呢?我可不願意做這種賠本生意。”

比利這才明白阿瑟·利維前麵那句話的意思,感激地對他說:“謝謝總裁的關心,我會注意身體的。我已經習慣這樣的工作方式了,總裁不必擔心。”

比利這樣說,阿瑟·利維更加難受。他心疼地說道:“無論如何,我都希望你不要過分透支精力。你的敬業和執著是有目共睹的,我知道你一直在努力。所以,你千萬不要把壓力都扛在自己一個人身上。即使你不能夠研製出閉路電視,也不必一味責怪自己。”

阿瑟·利維的真心關懷徹底打動了比利的心,為了報答阿瑟·利維,他下定決心要將閉路電視研製成功。在他的繼續努力下,第一台閉路電視成功問世。

人都是有感情的,下屬如果能夠從你的舉動中感受到你的關懷和慰勞,就能夠將心比心,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做人心眼:

下屬需要的不僅僅是精神食糧,而且還需要精神食糧。如果領導者忽視了感情管理,無疑會讓下屬感覺到領導的不通人情和麻木不仁。其實,感情投資並不需要花費領導者多少精力。隻要領導有心關注下屬的感情,就能夠在舉手投足間輕而易舉地表現出來。

4、賞不計賤,罰不避親

賞不遺疏遠,罰不阿親貴,以公平為規矩,以仁義為準繩。

——魏征

眾諸侯聯合起來討伐董卓時,孫文台和鮑忠被董卓手下的一位名叫華雄的上將斬殺。於是,袁紹招來眾諸侯商議此事。待眾人坐定後,袁紹說道:“前天,鮑將軍的弟弟不聽從調遣,擅自出兵作戰,結果被華雄所殺。今天,孫文台又被華雄打敗,大大挫傷了我軍銳氣,該如何是好?”眾諸侯沉默不語,袁紹抬頭掃視了一周,發現北平太守公孫瓚背後站著三個人,他們容貌不凡,嘴角帶著冷笑。於是問道:“公孫太守背後站的是什麼人啊?”公孫瓚讓劉備站出來,然後向眾人介紹道:“他叫劉備,是和我從小住在一起的兄弟,現任平原令。”交談中,曹操知道劉備是漢室宗室後,賜座給他。劉備坐下後,關羽、張飛二人站在他背後。

正在交談之際,探子來報說華雄來此叫陣。袁紹大聲說道:“誰敢前去迎戰?”袁術身後的驍將俞涉自告奮勇,表示願意迎戰。結果,不到三個回合,俞涉被華雄斬殺。接著,太守韓馥手下的上將潘鳳前去迎戰,同樣被華雄斬殺。眾人大驚失色,無可奈何。袁紹歎道:“隻可惜我的上將顏良和文醜還沒有趕到,他們二人隻要有一人在,就可以對付華雄了。”袁紹話剛說完,關羽從台下大呼而出:“小將願意前去取下華雄人頭!”袁紹對其觀察一番後,問其是何人。袁術從袁紹與公孫瓚的交談中了解到關羽是劉備的兄弟、現任馬弓手後,頓時大怒,認為關羽在此胡言亂語,“欺吾眾諸侯無大將”,令人將其趕出。曹操此時以“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試教出馬,如其不勝,責之未遲”為由,讓關羽出戰。爭辯過後,關羽準備出戰。曹操本打算與其共飲熱酒,關羽卻說戰後再飲。一陣廝殺過後,關羽將華雄的人頭獻上。此時,曹操為他斟的酒還是溫的。張飛此時插話,惹得袁術再次大怒道:“量一縣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揚威!都與趕出帳去!”曹操此時則反駁說道:“得功者賞,何計貴賤乎?”

事後,曹操為了避免引起袁術等人的不滿,私下派人送給劉備三人牛酒,表示犒勞。

曹操在管人用人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做到賞不計賤,還能夠做到罰不避親。即使是曹洪、曹仁違反了軍規,他也一視同仁,嚴格按照軍法執行。

如果一個領導者在統馭下屬的時候能夠做到有功必賞、有過必咎,對建立一支優秀的團隊來說是有益無害的。

(1)有過必咎

當員工違反製度時,領導者必須拋開一切其他因素,嚴格按照明文規定對他進行處分,該辭退的就辭退,該降職的就降職。

如果有背景的員工違反製度後沒有受到處罰,就會給其他員工做一個不好的榜樣。其他員工為了保證自己以後能夠逃離處罰,就有可能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與有背景的人拉關係,甚至直接討好領導者本人。而且,沒有受到處罰的違規員工會變得有恃無恐。如此以來,領導者管理的團隊中就會形成一種忽視製度的不良風氣,領導者的威信也會受到嚴重威脅。領導者者要想運用這樣一支團隊來提高業績,無疑是在做白日夢。

但如果領導者果斷而又嚴格地處理了有背景的違規者,並能夠使違規者認真改過,情形則大不相同。其他員工見領導者毫不將違規者的背景放在眼裏,便不會試圖去為自己尋找背景,而會更加努力地工作以避免處罰。當所有的員工都將心思用在了工作上,業績自然就上升了。

(2)有功必賞

當員工做出了出色業績後,領導者應該以業績的多少為標準,給予相應的獎勵。如果管理者在獎勵的時候參雜了一些個人因素,該獎不獎,無疑會挫傷員工的積極性。

做人心眼:

賞的目的是為了激勵,如果在獎賞的時候存在私心,難免會挫傷下屬的積極性;罰的目的是為了起到震懾作用,如果在懲罰的時候存有私心,難免會引起下屬的抱怨。在進行賞與罰的過程中,除了要注意公正外,還要注意賞和罰的時效性。如果不能夠及時賞罰,賞罰同樣不能起到預期的激勵或威懾作用。

5、請將不如激將

蓋人莫不重死,惟有以致其勇,則惰者奮、驕者聳,而死者所不敢避。

——辛棄疾

袁紹收到鄭玄的信後,起兵征討曹操。曹操一方麵親自去黎陽迎戰袁紹,另一方麵派前軍劉岱、後軍王忠率軍五萬去徐州攻打劉備。他們奉命打著丞相的旗號趕往徐州,在離徐州一百裏地下寨,隻是虛張聲勢,並不進攻。得到曹操的進攻命令後,劉岱、王忠通過拈鬮的方式決定誰去進攻。結果,王忠帶著一半軍馬前來攻打劉備。

劉備得知曹軍到來後,與陳登商議,不能夠確定曹操是否在軍中。於是,劉備派關羽前去打探虛實。關羽出城後,將王忠擒入徐州城內見劉備。劉備從王忠口中得知曹操根本不在軍中。

劉備令人善待王忠,等捉到劉岱後再作商議。關羽說到:“某知兄有和解之意,故生擒將來。”劉備順勢說道:“吾恐翼德躁暴,殺了王忠,故不教去……”張飛聽劉備如此說話,自然不服,於是說道:“二哥捉了王忠,我去生擒劉岱來!”劉備說道:“劉岱昔為兗州刺史,虎牢關伐董卓時,也是一鎮諸侯,今日為前軍,不可輕敵。”張飛見劉備如此小看他,更是不滿:“量此輩何足道哉!我也似二哥生擒將來便了。”劉備又說道:“隻恐壞了他性命,誤我大事。”張飛自然不願意服輸,發誓說:“如殺了,我償他命!”於是,劉備同意讓他去擒劉岱。

劉岱得知王忠被擒後,堅守不出,見張飛前來搦戰,更不敢出戰。張飛見劉岱固不出戰,於是傳令當晚二更去劫寨,然後在帳內飲酒裝醉,痛打一位軍士後將其綁住,聲稱“待我今夜出兵時,將來祭旗”。接著,他私下派人將這位軍士放走。這位軍士逃出營後,立即將劫寨之事告知劉岱。劉岱見這位軍士滿身傷痕,不再懷疑,於當晚“虛紥空寨,伏兵在外”。

當夜三更時分,張飛兵分三路:一路劫寨放火,兩路在外夾擊。結果,張飛輕而易舉地大破劉岱,將其擒住。張飛先派人入報劉備,後至徐州。劉備出城迎接,張飛說道:“哥哥道我躁暴,今日如何?”劉備說道:“不用言語相激,如何肯使機謀!”

激將法是一種非常管用的方法。如果領導者能夠將其用在合適的下屬身上,一定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做人心眼:

激將法雖然能夠取得良好的激勵效果,但要運用得當。如果不能夠因人而異,隻會適得其反。

6、無信不立,令出必行

輪匠執其規矩,以度天下之方圓。

——《墨子》

街亭失守後,馬謖與同往的王平、魏延、高翔一同回到了營中。諸葛亮先將王平喚入帳中,問他為何不及時勸諫馬謖。王平將事情的經過詳細地說與諸葛亮聽。諸葛亮聽後,喚馬謖進帳。此時,馬謖已把自己捆起來並跪在帳前。諸葛亮出帳對他厲聲說道:“你從小就熟讀各種兵書,對各種戰法了如指掌。我一再告誡你街亭是如何重要。你以全家人的性命作保證,表示你能夠擔此重任。如果你及時聽取了王平的勸誡,又怎麼會有今天的大禍呢?如今,街亭失守,我軍傷亡慘重,這都是你一人造成的。如果不按律法公正處置,以後還如何服眾呢?如今,你觸犯了軍法,不要怪我無情。你死後,我會按月給你的全家老小送去祿糧。”諸葛亮說完後,立即令人將馬謖推出去斬了。馬謖哭著說道:“丞相待我就像對待自己的兒子一樣,我也把丞相當作了父親。我死罪難逃,隻希望丞相能夠想起舜帝殛鯀用禹的大義,那麼我在九泉之下也沒有什麼遺憾了。”說完後,馬謖大哭。此時諸葛亮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淚,他對馬謖說:“我和你之間的義氣如同兄弟間的義氣,你的兒子就是我的兒子,我自然知道如何待他,不用囑咐。”

接著,馬謖被帶到轅門外。武士正要對其行刑時,被參軍蔣琬攔住。蔣琬見到諸葛亮後,說道:“如今天下的局麵還沒有穩定下來,如果此時斬殺像馬謖這樣的智謀大臣,難道您不覺得可惜嗎?”孔明痛苦地回答說:“當年孫武之所以能夠製勝天下,就是因為他能夠按照軍法公正嚴明地懲處違法者。如今天下正處於紛爭狀態,如果將軍法作為擺設,不按軍法懲處違法者,還能憑借什麼去討伐賊人呢·”片刻過後,武士捧著馬謖的人頭來見諸葛亮。諸葛亮拿著馬謖的人頭來到各營,讓各營將士們看到蜀軍軍法的嚴明。

要想訓練出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必然離不開鐵的紀律。因為,沒有了紀律的約束,軍心就容易出現渙散現象,一支軍心渙散的軍隊是不可能戰無不勝的。於是,軍法便出現了。不過,要想用軍法立威,必須要以軍法作為違反紀律的執行標準。而要想做到這點,就必須一視同仁,誰違反了紀律都必須按軍法處治。

春秋末年,闔廬派人殺了吳王僚後自立為王。吳王闔廬的政治野心非常大,一心想擴張吳國的勢力。滅掉徐國後,他又想進攻其他的國家。不過,要想順利擴張,首要條件是要擁有一支強勁的軍隊。闔廬也深知這一點,他開始招納具有練兵才能的人才。後來,在吳國大夫伍子胥的極力推薦下,闔廬派人前往齊國禮聘孫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