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業所擁有的資源都差不多,所麵對的環境也大同小異,為什麼有的成功,有的失敗了呢?許多專家研究得出了同一結論:起決定因素的是企業的管理者是否具有謀略。
在競爭激烈、變化萬千的當今社會,領導隨時隨地都會麵臨各種問題,能否有效地駕馭複雜的局麵,管理好各種性格的員工,不僅取決於領導的自身素質,更取決於領導的謀略。
作為一個領導,如果你在單位裏總是難以建立威信,總得不到下屬的尊重,無法激發下屬的熱情,那麼你就應該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是一個欠缺謀略的人。
劉邦之所以能戰勝項羽,劉備之所以能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朱元璋之所以能打敗強於自己兩倍的陳友諒,關鍵並不在於人多人少,而在於人謀。軍事如此,企業管理也一樣。有謀略的領導,不管處境多麼艱難,不管人際關係多麼複雜,一般都能沉著冷靜地思考對策,最終化險為夷。而沒有謀略的領導者一見出現了問題就馬上慌了手腳,就算僥幸過關,也難以保證以後不會在這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遭到失敗。
一個有謀略的領導者,能運籌帷幄、把握大局,懂得識人用人。他們往往每走一步棋,就能高瞻遠矚地看到第二步、第三步甚至更遠。他們明白,一個企業要想迅速地發展起來,首要的是讓企業團結一致,萬事以大局為重,不要讓企業在內部的各種鬥爭中造成“內耗”,也就是本書第一章中所說的管理的本質就是和諧。
當然,領導者一般都是品行高、修養好、學曆高、能力強的人,他們掌握全局,視野寬廣,通常都能作出正確的決策。但這並不代表領導就不會犯錯,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畢竟領導也是人,不是神。這就需要領導有自知之明,定好自己的位置,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為了少犯錯,領導就必須與下屬進行有效的溝通,傾聽下屬的真心話,平等對待下屬。這不僅有利於領導者進行正確決策,而且能提高領導者的威信。
領導者必須明白,從坐上領導位置的那一天開始,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就與下屬有了很大差別。由於所處的地位不同,有的時候在思考同一問題時得出的結論往往差異很大。但不管怎麼樣,領導者在演好“上司”角色的同時,還要從下屬的角度設身處地地想一想,體會他們的感受。就是說,要用員工的心態去看問題,了解他們在想什麼,需要什麼,然後盡可能去滿足他們的各種需求。隻有這樣,才能贏得他們的心。
相信本書一定能給你帶來幫助,解決你在管理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本書從十個方麵展開論述,如果你能做到這十點,相信你就是一位優秀的管理者了。
編著者
§§第一章 以和為貴:管理的本質就是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