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黃河之水可作兵(1 / 3)

曆史上,徐州會戰不久後,蔣介石為了阻止日軍對從徐州撤退的各路部隊的追擊,下令炸毀鄭州附近的黃河大堤。水淹之計雖然暫時阻止了日軍的追擊和延遲了對武漢的進攻時間,但是洪水對老百姓造成的傷害實在是太大太大了。幾十萬人直接死於黃河洪水,上千萬人背井離鄉,流離失所。隨後而來的瘟疫、饑餓使百萬人喪生。如果說南京大屠殺殘忍,蔣介石的這個命令造成的後果同樣讓人發指。

張偉一想到這個問題就坐立不安,正好趕上阪垣交給他一個任務。因此張偉在行軍時,就派了一名忍者,想要盡快聯係趙誌成,希望悲劇不要發生。

這次任務有些特殊,基本上是“有去無回”。因為在抗日戰爭時期,如果日軍官兵失蹤,尤其是下層士兵,基本上都當成陣亡處理。萬一失蹤一段時間後再出現,憲兵的審查基本上是沒完沒了。就算當事人真的沒什麼問題,也會找出點問題。因此張偉這次要隆一找了個非常靠得住的忍者執行任務。而這個忍者也幸不辱命,把張偉的信親自交到了趙誌成的手中。

張偉以前跟趙誌成提過黃河炸堤之事,趙誌成就對此事非常上心,畢竟這關係到千百萬人的身家性命,因此早早就跟蔣介石說了。但前幾天由於台兒莊大捷,蔣介石突然之間改變了打持久戰的念頭,把本來準備防守武漢的眾多部隊都調到了徐州,想要李宗仁再來幾個勝利。這樣就把黃河之事放之腦後了。趙誌成說話的影響力畢竟有限,他也沒有機會時常待在蔣介石的身邊時時提醒。因此,黃河炸堤的危機其實是正在一步步醞釀成型。

無論是張偉還是趙誌成其實都相當於半個“局外人”,他們的影響力非常有限。但當他們的能量結合到一起時,曆史會不會再次發生改變呢?要變向何方呢?

趙誌成反複看了三遍張偉給他的信,幾乎把信裏的每個字都記在腦中。然後燒毀了信,安頓好送信的忍者後,坐上汽車去求見蔣介石。

蔣介石開始把幾十萬人都放到徐州後還真是熱血沸騰,有了上次台兒莊的勝利,以前的失敗似乎都不算什麼了。直到日軍華北、華中兩方麵頻繁調集部隊,十幾個師團一起行動,他在眾人的勸說下才突然醒悟,原來日軍想要圍殲他。因此在4月中下旬才從鄭州、武漢方麵調集到徐州的部隊,沒在徐州待上幾天,又急急忙忙的坐著火車或者靠著兩條腿又跑了回去。

這本來應該算是蔣介石的一大敗筆,或者說一招臭棋。但是這招臭棋間接影響確實不錯。

因為日軍經過華北、華中兩個方麵軍十幾個師團近十個月(1937年7月~1938年4月)的軍事行動後,後勤補給、兵員、裝備彈藥都有些緊張。本來日軍想要在38年“休息”幾個月,等待新師團組建完畢,各種物資準備充裕後再一鼓作氣拿下武漢。但是老天不是天皇的親爹,沒給大日本皇軍麵子,日軍在台兒莊失敗後,尤其是天皇的生日前不久,侵華日軍的臉丟大發了。大和民族有個優良的傳統,不要命可以,不要臉麵可不行。正好趕上蔣介石下了招臭棋,把幾十萬大軍放到無險可守的徐州。日軍得知此消息後,立刻不顧原來“休息”的計劃,強行把目前在華北和華中的日軍師團,盡最大可能抽調到徐州來,想要圍殲****。

由於是倉促行動,準備就不充分,加上李宗仁也是隻老狐狸,因此徐州幾十萬軍隊有驚無險的在近三十萬日軍的包圍下順利脫圍。日軍如此調集大軍圍攻徐州,勢必就會對已經占領的地區降低控製,在徐州會戰期間,山西方麵的八路軍和閻錫山的晉軍利用這一請況,奪回許多失地,一度把日軍的勢力範圍壓縮在太原、大同等主要城市。

而**在華中地區組建的新四軍同樣給日軍以極大的破壞力。鐵路、公路天天在被毀壞,輜重部隊時常被襲擊。日軍如此急躁的調集大軍圍攻徐州,最後一無所獲,還白白丟了山西許多地方,耗費了無數物資,可以說蔣介石的臭棋正好也讓對方犯錯誤。大家半斤八兩,打了個平手。

趙誌成在張偉的提示下,把徐州會戰側麵的好處委婉的說了出。輕輕的拍了一下蔣介石的馬屁。蔣介石聽了他的話果然非常高興。這就讓趙誌成為下麵所說內容做好了鋪墊。

“委員長,據說日軍目前有一個師團處在我軍的包圍之中,委員長是不是想要吃下這塊肥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