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深入理解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3 / 3)

⑤在提高生活消費水平的前提下,人們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科技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係、科技和文化創新體係、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體係、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

⑥在人得到全麵發展的同時,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⑦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製更加完備,依法治國方略得到全麵落實,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基層民主更加健全,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

這七個方麵的目標,體現了我們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大局觀,保證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執政觀,實現速度、結構、質量和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的發展觀,以及為國家謀富強、為人民謀幸福的價值觀。

(2)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中,最關鍵的目標是用大體20年的時間,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人均超過3000美元。經有關部門測算,實現到2020年翻兩番,我國經濟需要年均增長7.18%。到2010年翻一番,這一目標可以達到或有所超過。到2020年翻兩番,有一定難度,但隻要前10年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取得明顯進展,從2010年到2020年保持年均7%的增長速度,也可以達到。到那時候,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4.3萬億美元,人口大約在14億多一點,人均可以達到或超過3000美元。這個預測表明,十六大把本世紀頭20年的奮鬥目標確定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是符合我國在這個時期的發展實際的。

(3)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中,還蘊含了十項具體的指標體係,綜合分析各方麵因素,到2020年我國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十項指標也都可以完成。這十項指標是: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這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性標誌。對此已經做過分析,按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番的發展速度測算,可以達到或超過。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0元(2000年不變價,下同)。2000年為6280元,按過去20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3倍的發展速度,預計到202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達到18840元。

——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8000元。2000年為2253元,過去20年人均收入增長3.5倍(其中,近10年增長1.6倍)。按今後20年增長3.2倍測算,基本達到8000元的標誌值,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也將略有縮小。

——恩格爾係數低於40%。2000年,我國這一係數為46%,近十年下降了15個百分點。到2010年全國恩格爾係數將低於40%,2020年將進一步降到35%左右。

——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麵積30平方米。2000年為19平方米。近10年年均增加0.5平方米,呈現加快提高趨勢。今後一個時期,全國城鎮居民消費結構將處於向滿足“住”“行”的需要為主的轉變期,到2020年城鎮人均住房將超過30平方米。

——城鎮化率超過50%。2000年,我國城鎮化率為36.2%。近10年城鎮化率年均提高約1個百分點。今後20年,我國堅持實施城鎮化戰略,城鎮化率每年還會持續保持提高1個百分點,到2020年將達到56%。

——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20%。我國2000年城鎮居民計算機普及率為9.7%。考慮城鄉人口分布、城鄉家庭戶均人口數等因素,全國約為4.2%左右。1997—2000年城鎮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提高了7個百分點,並且呈加速提高趨勢,到2020年可以基本實現計算機普及率20%的目標。

——大學入學率20%以上。2000年我國大學入學率為11%。隨著科教興國實施力度加大,高校繼續擴招,今後一個時期,這一指標將快速提高,2005年將達到15%,2020年有可能達到25%。

——每千人醫生數2.8人以上。2000年我國每千人醫生數為2人,高於世界平均水平,隨著社區醫療服務加強,2020年將超過3人。

——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2001年我國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達到71.6%,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社會保障製度將逐步完善,預計2020年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將可以超過95%。

(4)總體來看,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麵發展的目標,是與加快推進現代化相統一的目標,這個目標符合我國國情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符合人民的願望,意義十分重大,影響極為深遠。

總之,麵對世界的大變動和中國的新發展,作為入黨積極分子必須深刻理解黨的十六大確立的黨在新世紀新階段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才能在實踐中增強信心,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向前進,為實現最高理想奠定堅實基礎,並且在這一過程中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