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要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勝利成果,還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是由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社會矛盾決定的。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內,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解決這個矛盾的途徑就是堅定地實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並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我們過去所犯的錯誤,歸根到底就是在奪取了政權並基本完成了所有製方麵的社會主義改造之後,沒有堅定地實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迅速發展生產力。吸取這個深刻曆史教訓,今後除了發生大規模外敵入侵(那時仍然必須進行為戰爭所需要和容許的經濟建設),決不能再離開這個中心,黨的各項工作都必須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是因為隻有通過改革開放,才能克服我國原有高度集中的經濟體製的弊端,改變我國閉關自守的封閉狀態,使我國的經濟體製和其他方麵的體製,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適應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形勢,保證我國迅速擺脫經濟文化還相對落後的局麵,盡快地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使人民普遍富裕。所以,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這條路,我們必須堅定地長時期地走下去。
7.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
江澤民同誌在黨的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所作的報告中強調指出:推進黨的作風建設,核心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係群眾,黨執政後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要以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為根本目的,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按照中央提出的“八個堅持、八個反對”,一靠教育,二靠製度,正確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著力解決黨的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幹部生活作風方麵的突出問題,特別是要防止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認真研究我國社會生活的新變化和群眾工作新特點,把加強和改進群眾工作貫徹到黨的建設和政權建設的各項工作中去。共產黨員首先是各級領導幹部,都要努力運用說服教育、示範引導和提供服務等方法,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團結和帶領群眾不斷前進。
堅決反對和防止腐敗,是全黨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不堅決懲治腐敗,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就會受到嚴重的損害,黨的執政地位就有喪失的危險,黨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毀滅。在長期的執政條件下,在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環境中,黨必須十分注重防範各種腐敗思想的侵蝕,充分認識其長期性,堅定信心,紮實工作,旗幟鮮明、毫不動搖地把反腐敗鬥爭深入進行下去。進一步抓好領導幹部廉潔自律、查處治理的方針,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加強教育,發展民主,健全法製,強化監督,創新體製,把反腐敗寓於各項重要政策措施之中,要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腐敗問題。堅持和完善反腐敗領導體製和工作機製,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製,形成防止和懲治腐敗的合力。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幹部,必須以身作則,正確行使自己手中的權力,始終做到清正廉潔,自覺地與各種腐敗現象作堅決的鬥爭。對任何腐敗分子都必須徹底查處、嚴懲不貸。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們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充滿信心。盡管未來的道路仍不平坦,矛盾和困難在所難免,但我們堅信,在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領導下,在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為指引下,隻要我們吸取黨的曆史經驗,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續貫徹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聚精會神地抓好黨的自身建設,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深入開展,努力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那麼黨領導人民一定能在21世紀寫下更加光輝燦爛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