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眾多理由】(2 / 2)

劉楓點頭,不溫不火地道:“栽樹就是第一層,傳位詔書裏寫的,你們都已清楚了,我接著便說那第二層。——不過在此之前,請先回答我一個簡單的問題,在你們看來,真正決定一個皇朝氣數長短,乃至興衰強弱的,究竟是這個皇朝的哪一任皇帝?”

眾女幾乎沒有思考,下意識就回答上了:“那還用說?自然是開國聖君了!”

“不、是、的!”劉楓磕著牙,一個字一個字說道。

這個答案令人驚奇,不由全都望著劉楓,細聽他解釋。

“但凡開國雄主自然是英明神武的,不然就沒有這個皇朝了。可作用也僅僅在於奠基,就像母親生下嬰兒,帶給他生命,可並不意味著孩子不會夭折!——縱觀曆史千年,真正決定皇朝氣運興衰的,其實是第二任皇帝!”

其餘幾個女人隻是“哦”了一聲,沒什麼,那是不知道輕重。察絲娜卻是不同,她瞬間產生了某種明悟,似乎明白了劉楓要說的深意,饒是她養氣練神城府深沉,心裏這份驚駭也難以掩飾!

“這是一個皇朝由稚嫩轉向成熟的關鍵階段。——但凡開國者,必然是得道多助,但這也意味著另一件事——朝野上下各方勢力錯綜複雜,他們各有各的利益,也各有各的憑借,彼此間還會有各種各樣的衝突和矛盾。一旦過了眾誌成城的開國初期,聖君賓天,無人壓製,這些利益、這些糾葛,矛盾和衝突,統統都會爆發出來。這就是皇朝命中注定的一場大劫啊!”

“平安渡過,意味著皇權穩固,朝野製衡,萬民歸心,天下重樹正統,任誰想要動搖,難度都會大大增加。如何渡劫也有講究,是武力掃平,還是和平統和,不,形式並不重要,關鍵是時間!這個時間,要盡可能短!越短,意味著渡劫順利,也意味著皇朝的元氣與底力損傷不大,這是關乎國祚休戚長短的重要標誌!”

這話女人們大多隻是聽聽,並不往心裏去。隻有曾經曆過這場“大劫”,並且敗下陣來國破家亡的察絲娜,才隱約聽懂了一些皮毛,也更加印證了心裏的想法。可即便是她,對於“二世定社稷”這種奇特的曆史論調,她的理解畢竟不如劉楓來的深刻。

劉楓領先當世兩千年的見識,豈容小覷?——“秦隋二世而亡”、“西晉八王之亂”的失敗,皆以亡國告終。再來看,“漢初七國之亂”、“初唐玄武門之變”、“明初靖難之役”、“清初平三藩”的順利度過,帶來了什麼呢?“文景之治”!“貞觀之治”!“永樂盛世”和“康乾盛世”!

即便是處理最完美的“杯酒釋兵權”宋太祖趙匡胤,也在“斧聲燭影”和“金匱之盟”下難逃這場大劫,可畢竟夠快,又不動刀兵,不傷國家元氣,哪怕死的是皇帝,亂的是道統,可對於皇朝來說,照樣也算度過!隻可惜,繼任上位的二代君趙光義治政有為,不善武功,對外戰爭屢遭敗績,似乎就此為宋朝積弱奠定了基調。

以史為鑒,可知興衰,不需要繁複地調查與論證,甚至不需要細細考究,劉楓不是皓首窮經的曆史學家,他隻要知道一點:這所有的史實,統統發生在開國初期,絕大部分的主角都是二代君王!

這是曆史的巧合麼?還是發展必然的規律!?——沒有人可以回答,但所有人都能看見!冥冥中自有天意,皇朝的壽數長短,潛力多寡,似乎就取決於這段關鍵的幼生期!

帶著腦海中恢弘的明悟,劉楓侃侃而言:“我提前退位,就是要大楚皇朝的劫數提前到來!——我雖不在位,可我還活著,任誰也不敢忽視這一點!武若梅那裏我已吩咐,就要利用這短短一兩年的時間,對各大邊鎮軍團、勳貴勢力進行大刀闊斧的調整,該下來的下來,該拆開的拆開,該分化的分化,把那七經八脈全給撕擄幹淨了,也把睿兒的君威徹底立住嘍!然後……武氏夫婦也將懸車致仕退歸泉林,做一對遠離塵囂的盛世隱者!”

“這一切即將發生,我會隱於暗處,瞪大眼睛看著,守護著,誰敢跳出來,我立馬把他按下去!毫不留情!”說到這裏,劉楓的神情變得狂熱起來,眼神偏又理智得可怕,“我,大楚皇朝的開國皇帝,一統天下的曠世聖君,漢胡兩族,邊鎮外藩,包括後繼新君,天下沒有任何人敢於違抗我的意誌,這沒道理好講,是真理!是事實!不會因為我已不是皇帝而有絲毫改變!退與不退,我永遠都是大楚的主宰!”

劉楓張開雙臂,仰天一聲狂笑:“嘿嘿嘿……哈哈哈……皇朝的劫數啊,逃無可逃,我便要以最完美的方式——渡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