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億美元擺在麵前,你和我會像狗一樣撲上去,死也要把這些錢當作我們的墳墓。但是紮克伯格就像突然看到了一堆狗屎--他掏出手帕,捂住鼻子厭惡地走開了。--《華爾街日報》記者費雷德科斯塔2006年,雅虎公司報價10億美元收購Facebook(美國一家社交網絡服務網站,主要創始人為美國人馬克紮克伯格)。紮克伯格沒有絲毫猶豫,就拒絕了這張天大的餡餅。隨後,科斯塔寫下了上麵這段話。後來,在發給我的郵件中,科斯塔說:“Facebook兩歲了,它能走多遠?誰知道呢?這不妨礙我認為紮克伯格是一位偉大的人物。”如果換成我們呢?一家成立不到800天的新公司,麵對天價的收購意向--這筆錢能讓你和家人幾世無憂,你的心理防線能夠堅守多久?至少紮克伯格始終拒絕被收購。
在今天,我們已經看到紮克伯格“抵抗”金錢的誘惑後帶來的想象不到的成果--Facebook用戶超過14億,市值已高達2500億美元,在背後,“紮克伯格的拒絕”所體現的不僅僅是一位世界級的卓越企業家的長遠目光,還是優秀人才應變思維的一次“典型閃光”:對於突如其來的變化,他可以一眼看穿情勢的本質並堅持自己正確的原則。這是一種強大的力量。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決定他可以站多高,走多遠,影響他的階層身份,進而不可抵抗地塑造他的命運。歸根結底,這是大眾與精英的差距,是人們能否像他一樣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對待錢的態度隻是其中之一;在其他很多方麵,人們都能發現明顯的對比。正是這些思考和選擇的不同決定了最終的結果。過去的十幾年中,精力旺盛的科斯塔協助我的機構進行了一項富有創意的研究:那些世界級企業的高級管理者們是如何做出決策和管理自己的公司的,他們這些領袖級人物的共同點是什麼?在這項研究中,有上百位來自全球不同國家的CEO(首席執行官),他們講著五花八門的語言,但他們都屬於我們今天這個世界的“獨角獸俱樂部”的成員。他們不僅是超級富人、社會名流和行業頂級權威,還是具有高智力、高情商的群體。科斯塔利用自己的職業身份進行采訪,為本書提供了大量的案例。他還參加了我們在全球各地舉辦的高端商業論壇,與企業的高管們深入接觸,了解他們不為人知的故事。最後我們得出了一個有趣的結論--始終用應變思維思考和解決問題,是這些“獨角獸”與普通人最大的區別。
隻用一本書的篇幅遠不足以描述這些商業精英的思維優勢,但正像美國著名思想家羅伯特弗羅斯特所說:我們至少可以築起一道牆,把重要的東西圈進來。幾乎每個年輕人都渴望成為新一代的紮克伯格或者第二個馬雲,成為令人仰視的“獨角獸”。這當然是一個偉大的使人激動的夢想。他們為之努力,可為什麼目標如此遙遠呢?秘密是什麼?很簡單,這便是我希望本書可以具有的價值。想成為像紮克伯格這樣的人,想讓自己生活得更好。那麼,就要先讓自己學會像他們一樣去思考,像他們一樣去決策和行動。
應變思維是正向思考:總能在困境中發現機遇。通用電氣的前任總裁傑克韋爾奇是一位從不服輸的鬥士和擅長力挽狂瀾的人。他曾經不無嘲諷地評價一些後來者:“他們都妄想自己是浪尖上的冒險家,興致勃勃地衝向海灘。一個浪頭過來,就都滿嘴泥沙地乞求幫助了。”普通人麵對困境時缺乏耐心,當挫折出現時,他們再也無法冷靜思考,想到的隻有逃命--穿著底褲跑到安全地帶。就像那些成群結隊逃離股市的散戶,遇上生意淡季就準備關門大吉的店鋪老板。但是具備應變思維的人,卻會在這時透過危險的情勢,看到“硬幣”的另一麵。我在寫給一位經理人的信中說:“恐慌本身就會帶來市場。”麵對問題,永遠不要說“不可能”,而是去思考走出困境的方法,隻有這樣才能順利地將危機轉化成商機,讓自己迎來轉機。
從自身尋找原因,而不是抱怨環境。有些人不管是經營一家公司,還是麵對個人問題,遇到麻煩時總是強調客觀因素,先將自己的責任推卸幹淨,再花費大量的時間指責別人。這就是典型的“替罪羊思維”,替罪羊思維在普通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已經成為人們應對問題的一種本能選項。項目搞砸了,生意做賠了,管理者責怪下屬,員工埋怨同事,或者一起去抱怨市場,咒罵大環境,很少有人能夠靜下心來自我反思。相反,世界級企業的領袖們卻從來不會回避自己的責任,他們對自身決策擁有強大的調整能力,靈活務實的作風使他們幾乎可以適應任何環境,在惡劣的條件下開拓生存空間;別人還在集體抱怨時,他們卻能迅速糾正自己的失誤,重新上路,很快就“輕舟已過萬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