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義十分高興,當場就要撕開嚐嚐,聽見林思賢從旁邊咳嗽一聲,郭仁義一頓,假意遞還給林曦:“曦啊,你買這個幹什麼?你外公不抽煙的,浪費了喲,還是拿去換鈔票吧?”
林曦推回去:“特意帶給你的,那邊的特產,你不要,就自己換鈔票去。”
“哦哦,專門給我的啊?那我是要的,謝謝曦啦,嗬嗬嗬!”
郭仁義笑得開心,假裝沒看見林思賢那一臉的鬱悶,樂滋滋把香煙揣起來,倒是沒有直接抽了。
林曦和外公外婆一起坐上三輪車,本想從旅行袋裏掏個肉罐頭什麼的帶過去,外婆不用,上次從黔省寄回的臘肉和臘腸,因擔心在弄堂裏煮香味太濃引起公憤,那些鄰居本來就不友好,再被人家總盯住成份問題就糟糕,所以都放在郭家,要吃的時候由阿秋婆煮好,兩邊分食,還沒吃完呢。
郭仁義和阿秋婆住的弄堂相對整潔,也熱鬧多了,這是個大弄堂,出弄堂口就是大街,郭家在這裏住了上百年,算是老居民了。弄堂兩邊房屋瞧上去比尋常房屋較高,裏麵是兩層結構,家家都這樣,搭個木樓,雖然屋內空間顯得低矮仄逼,但麵積卻能充分擴大利用。
郭家大約四十平米左右,加上木樓,目前一家六口住著是蠻夠的。
據本來老郭家還要更寬敞些,因為郭仁義年輕時和原配分離,原配不肯,但郭家實在忍不下那位原配,寧願割一半房產給她,才打發了。
現如今郭仁義一家和原配一家就隔壁住著,鄰居之間日常如何相處?真讓人無法想像。
郭仁義、阿秋都是從到大各自跟著林思賢和廖淑怡,除了林廖二人婚後出國遊學那幾年,解放後郭仁義進了廖氏工廠不久成為國家工人,阿秋當時要服侍年邁生病的公婆,就安心做家庭主婦沒出去工作,他們的兒子郭大福和兒媳楊敏珍在另一家工廠上班,兩口是倒班製,很少能同時在家吃飯。
今郭大福當班,輪到楊敏珍休息,所以白阿秋婆隻帶著孫子過去看望廖淑怡,大孫子黏著他娘呢,孫子卻隻和奶奶親,去哪都要跟著。
林家三口子走進郭家的時候,楊敏珍已經幫著婆婆做好飯,桌上擺著六個菜,葷菜除了兩個臘味,還有一個香煎帶魚,一個紅燒肉和蘿卜大骨湯。
魚、肉和大骨自然是阿秋去副食品店買的,郭家三個人上班,每月工資加起來上百塊,按日子應該過得寬餘,但楊敏珍父親生病了,母親照顧病人什麼都幹不了,弟妹還,她是長女得負擔父親醫藥費和一應生活開支,那份工資基本交給娘家了,自家兩個孩子也要吃要喝,郭仁義不舍得虧待孫子,都得喝點奶粉、吃個雞蛋什麼的,掙的錢也就所剩不多,平時能省則省,飯桌上很少出現肉菜,今這樣破例是為林曦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