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百年長夢今宵圓!火樹銀花廣場夜(31)(3 / 3)

國家已經將高度自治的權力交給了我們,也在全力地支持我們。現在是發揮我們的聰明才智,為更加美好的將來而努力的時候了。

我和所有香港市民一樣,不是香港的一個匆匆過客。我們的家庭,我們的事業,我們的希望都在香港。我們對香港,有一份深厚的感情,持久的責任。我知道大家共同關心的是什麼,大家迫切希望解決的又是什麼?我相信,大家正期待我先從你們最關心的經濟問題、教育問題,以及房屋和老年人福利等民生問題,講述香港的未來發展。

毫無疑問,經過將近三十年的發展,香港已取得了足以自豪的成就。但是,我們必須居安思危。我們正麵對強勁的競爭對手,以及高通脹對香港競爭力的威脅,因此必須保持警覺,不能有絲毫鬆懈;此外,市民迫切的房屋需求,經濟轉型帶來的就業困難,以及人口增長與老化引發的社會問題,也必須慎重處理,認真對付。香港繁華之下的隱憂,考驗我們前進的決心和勇氣。

提高香港經濟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增長,是我們的首要任務。隻有不斷創造財富,我們才能繼續改善香港人的生活,繼續為國家作出貢獻。特區政府有責任創造良好的商業環境,規劃和培養人力資源,並一如既往奉行自由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原則,不幹預市場的正常運作。我們將致力提高香港作為國際財經金融中心的地位;充分發揮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的作用;促進服務業的增長,推動高增值製造業和高科技工業。世界正進入資訊新時代,我們必須采取積極措施,鼓勵資訊工業和基建的投資,培養這方麵的人才。隻有這樣,香港才能生機勃勃,走在時代的尖端。

教育主宰著香港的未來;為市民提供平等參與社會競爭的機會,為香港的經濟發展培育人才。香港的教育製度必須立足香港、貢獻祖國、麵向世界;兼收中西文化所長,保持多元化特色。為此,我們將製訂全麵的計劃,投入充分資源,以達致提高教育質素的目標。

我們政策的重點是建設優良的基礎教育,因此,需要培養優秀及有使命感的校長和教師,提高教師的專業資格。在可見的將來,中、小學新入職教師應全部具有大學學位和師資訓練,以及盡快實現所有小學全日製及取消中學浮動班;提高中英語言教學水平;製訂有關教育的資訊科技政策;改善考試製度和學校管理;促使辦學模式多元化。我們鼓勵大專院校發展傑出學科;進一步檢討學製,研究各階段的銜接和修讀年期,以確保教育製度切合香港長遠的需要。

我們要培養青年人對家庭、社會、國家和世界的責任感;使他們具備堅強意誌、奮鬥精神和應變能力,並在德、智、體、群、美各方麵獲得充分發展。要成功培育下一代,學校、家庭和社會必須緊密合作,共同承擔責任。

安居樂業是全港市民的共同願望,對於維係香港市民的歸屬感和社會穩定至關重要,與保持香港的經濟活力亦息息相關。房屋問題的症結,是供不應求,引致樓價飆升,令投機炒賣者有機可乘。

事實上,香港有足夠的土地應付房屋需求。隻要我們拿出堅定的決心,必定可以徹底解決香港的房屋問題。我們將擬訂十年房屋發展計劃,包括加速移山填海,開發土地;大規模發展集體運輸係統與基建設施;全麵檢討與房屋發展有關部門的組織架構和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我們將大量興建居屋,積極落實出售公屋的計劃並照顧夾心階層的需要;我們以每年不少於八萬五千個單位,為增加整體房屋供應目標,使到十年後,全港70%的家庭可以擁有自置居所。我們也要加速舊區重建,清拆所有臨屋和平房區,安置籠屋居民;致力把輪候公屋的時間縮短至平均三年。

近期熾熱的樓宇炒賣活動,已經對香港經濟和民生造成嚴重的負麵影響。我們會針對炒賣活動,準備多項相應措施,密切注視物業市場的情況,在必要時采取果斷行動。

我們的長者,為香港的成就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他們理所當然要受到社會的尊重和愛護。特區政府將以“老有所養、老有所屬、老有所為”為目標,製訂全麵的安老服務政策,照顧老年人各方麵的需要。我們將成立“安老事務委員會”,廣泛吸納社會各界人士參與,製訂安老政策和統籌有關服務。

我們將加速推行強製性公積金計劃,要深入檢討社會保障綜合援助金計劃,為有需要的長者,提供協助及改善生活,令我們的長者“老有所養”。為做到“老有所屬”,我們將透過公屋編配政策鼓勵家人與長者共住,為護老人士提供支援,並會增加長者住屋和院舍服務。同時,要改善基屋健康服務,加強對長期病患者的照顧。此外,我們將提供有助發展身心健康的活動,推動長者義務工作計劃,使到長者感到“老有所為”,能夠繼續在社會上發揮作用。

香港回歸祖國,是香港發展的一個契機。要使“一國兩製”的事業成功實現,我們需要正確認識國家,發展香港與內地的關係;建立我們的價值觀;維護法治製度;保障自由的空間;推動民主進步;和確立長遠的奮鬥目標。

香港與祖國一脈相連,唇齒相依。由於香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和祖國分離,香港同胞往往對國家缺乏了解。在“一國兩製”的新環境下,我們將會有許多機會和充分條件,去認識國家,認識民族;去熱愛國家,熱愛民族。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夠重新接上中華民族的根,“一國兩製”的事業才能成功。所以,我們要在政治上互信、經濟上互利、文化上互通、生活方式互相尊重等基礎上,全麵加強香港與內地的溝通和關係,努力開創一個融洽相處,共同發展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