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鎮的太平廣場上,在《折斷的煙槍》雕塑和《虎門銷煙》浮雕前搭起了一個大舞台,7月1日晚“東莞各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大會”將在這裏舉行。入夜,來自各鎮的近500名演職員正加緊進行最後一次彩排。在虎門鴉片戰爭博物館,近200名職工集中在多間會議室裏收看香港政權移交電視現場直播。博物館副館長鄭鹹建告訴記者,近幾天到博物館參觀的人數越來越多,平時每天有1000多觀眾的博物館,現在要接待近萬人。
6月30日晚8時許,在企石鎮中心寶石花園廣場,一台迎回歸煙花晚會吸引了數千名群眾。隨著“普天同慶”“喜迎回歸”等吉慶煙花騰空而起,在空中編織出五彩繽紛的圖案,人們情不自禁歡呼雀躍。與此同時,又一出大型迎回歸文藝晚會在大朗鎮禮堂舉行。常平鎮、厚街鎮的文藝演出、煙花晚會,也吸引了眾多觀眾。
午夜零時,來自樟木頭、黃江、謝崗、塘廈等鎮的近萬名群眾彙集在樟木頭鎮,歡送解放軍駐港官兵赴港。
“中英街”居民聯歡
7月1日一早,沙頭角鎮內早早就熱鬧了起來。自1898年英國強租“新界”後被一劈兩半的沙頭角“中英街”,深港兩地居民舉行了大聯歡,歡慶終於團聚的這一天。
狹長曲折的“中英街”張燈結彩,喜氣洋洋。小街兩邊懸掛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鮮豔奪目。在深圳沙頭角鎮為慶回歸專門布置的會場上,“喜迎香港回歸,洗雪百年國恥”的大幅橫標,向人們昭示著在這個特別日子裏舉行“中英街”兩地居民聯歡大會的特別意義。
來自香港“新界”沙頭角村的300多位村民早早冒雨來到深圳一側。村民蘇先生和李先生興奮地對記者說:“我們今天很開心。‘中英街’雖然‘一街兩製’,但從此是一家。近十來年,兩邊居民一起做生意,共同求發展。香港回歸後,我們更會攜手並進。”
上午10點,八頭“獅子”在震天的鑼鼓聲中歡快舞動,把聯歡大會引向高潮。1000多名深港兩地居民高舉五星紅旗和紫荊花旗,敲鑼打鼓,騰龍舞獅,在“中英街”內遊行,盡情地抒發著香港回歸,家園團聚的興奮之情。
在象征著兩邊居民“根連根”的大榕樹下,香港沙頭角鄉事委員會慶回歸巡遊隊的舞麒麟表演,贏得陣陣喝彩。鄉事委員會副主席溫亞發說:“我們希望通過舞麒麟這種象征吉祥的活動,表達對香港回歸祖國後長期繁榮穩定的美好願望。”
歡慶著今天的團聚,祝福著明天的美好,深圳沙頭角鎮中興街居委會主任劉偉強說:“我們本是一根藤上的兩個瓜,今後更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共建美好家園。”
南京靜海寺鍾聲激蕩
張燈結彩的南京靜海寺裏歡聲笑語,喜氣洋洋。“警世鍾”前,“香港,你好!”“擁抱你,香港”兩幅大型標語宛如張開的臂膀,迎接香港回到祖國的懷抱。
6月30日23點30分,聚集在靜海寺的南京各界群眾代表撞響了“警世鍾”。
鍾聲響起。民族英雄林則徐的六世孫林綱、鄧廷楨的七世孫鄧源熱淚盈眶,在這個特殊的時刻,他們合力撞響的第一記鍾聲穿過155年的曆史時空,告慰當年並肩抵禦外侮的先人:香港終於回來了!鄧源情不自禁地吟誦陸遊的《示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林綱深情地說:“為了這一刻,我們等了幾代人,奮鬥了幾代人。今天,九泉之下的先祖將能瞑目了。”
鍾聲激昂。鑄造“警世鍾”的倡議者、江蘇省工商銀行職工俞效東,第一個捐款的小學生鄒黎佇立鍾前,心潮起伏。去年底,俞效東深感應該讓所有人銘記這段曆史。提出鑄造“警世鍾”,全市人民踴躍捐款100多萬元,在靜海寺鑄成警世洪鍾。洪鍾長鳴,表達了華夏子孫的共同心聲:毋忘國恥,振興中華!
鍾聲回蕩。聽著綿延不絕的鍾聲,世紀老人胡家芝、劉工天喜淚縱橫。今年整百歲的胡家芝帶來了她今天剛剛完成的剪紙作品《警世鍾》。劉工天1929年曾擔任護送孫中山先生靈柩到南京的列車長,他回顧94年人生道路慨歎道:“小時候,我的老師一講起鴉片戰爭,就淚流滿麵。我年輕時目睹山河破碎,軍閥混戰,常捫心自問:中國何時才能強大?香港何時才能回歸祖國?今天,國家強盛,香港回歸,我終於等到了這一天!能在此時此地參加這一空前盛典,我感到無上光榮和興奮。”
鍾聲悠揚。工人、農民、學生、解放軍戰士、科技人員和少數民族的代表依次撞響了“警世鍾”,欣喜之情,溢於言表。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所長穆西南激動地說:“香港回歸是鄧小平‘一國兩製’偉大構想的成功實踐。回歸後的香港一定會更加美好。”大家紛紛表示,要把今天的歡欣鼓舞化做報效祖國的實際行動,與香港同胞攜手共創輝煌。
“151,152,153……”在人們的呼喊聲中,時針指向7月1日零時,南京市市長王宏民等敲響了第155記鍾聲。雄渾激越的鍾聲,伴著人們的歡呼聲和《歌唱祖國》的歌聲,直上雲霄,久久回蕩在石城上空。離家155年的香港終於回來了。鍾聲,宣告了百年屈辱曆史的終結,鍾聲,宣告了香港新紀元的開始。
舉國上下的激情普天同慶的歡躍
怒放的禮花把無數城市的夜空照亮,萬千聲汽笛在同一時刻拉響。天安門廣場一聲撼天動地的歡呼,曆史定格在1997年7月1日零時:香港回家了!
新華社國內新聞編輯部的電話響成一片,電腦終端上傳來一條又一條信息,960萬平方公裏土地上愛國主義的激情,一幅又一幅生動的慶祝畫麵,展現在我們的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