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平息暴亂定大局!“南巡”談話滿眼春(20)(1 / 3)

某企業想借大名聲和首都新聞界的宣傳推出本廠的最新產品。開始時,由於聯係晚了被告之排不開,後經熟人從中周旋同意給擠進去,但要比預定日期晚上兩天。當時有人勸廠長換個地,但廠長認準了大會堂,一口咬定除此之外哪裏也不去。

結果證明,還是廠長的決策正確,就是因為借了大會堂的名聲,新聞發布會上請到了中央一級的領導人,會後就連中央電視台都做了報道。

租借廳室的同時,大會堂還承擔各種宴會。

為了方便參觀的群眾,他們還增加了營業麵積和經營品種。現在在這裏不僅能夠買到日用百貨、煙酒茶果,甚至連服裝鞋帽、照相器材都有供應。如果是中午來參觀的群眾,更能在宴會廳裏買到一份物美價廉的快餐份飯,享受一下在國宴廳吃飯的滋味。

創建於1990年4月的大會堂開發中心,據說開始時主要是為了解決大會堂數百名廚師的出路問題。原來,大會堂從建成之時起,為了大型宴會的需要,從全國各地調來了數百名一流廚師。

大會堂開發中心成立後,首先利用這些優秀的廚師開辦了一個培訓部,麵向社會招生,學成後發給結業證書,特級廚師周繼祥任培訓部副主任,宴會廳的30名特級廚師輪流執教。

兩年下來,經培訓部培訓的學員已達800多人。

有一位在北京金朗大酒店工作的青年廚師自己掏錢在這裏聽了兩個月的課後,稱讚說:“這裏的老師水平確實高,聽課後我大有收獲。”

從1991年起,大會堂開始走向社會。

(摘自《天安門見證錄》)

天安門售門票

改革開放的大潮猶如不可抗拒的滾滾洪流,蕩激著國人;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所表現出來的曆史活力,振奮了清新的華夏大地;改革開放的大勢及其前所未聞的威力,衝垮了一切陳舊、過時、愚昧、保守、僵化的殘堤。中南海不斷向世界發出振興民族的強音!

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商品經濟迅猛發展,我國社會政治生活民主化進程加快,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曆史課題深入人心。黨中央、國務院決定,自1988年1月1日起,天安門城樓正式對外開放,向普通遊客敞開大門!

過去,能登上天安門的隻有黨和國家領導人和少數知名人士、英雄模範和各個時代的優秀典型,普通老百姓恐怕想也沒想過自己能有朝一日登上天安門城樓。

過去,人們把天安門視為國家政治的心髒和晴雨表,習慣於從天安門城樓上人物的麵孔來觀測中國政治發展的動向,對其有著極強的神秘感。

77歲的高希武老人卻圓了這場做了幾十年的夢。

1988年1月1日上午9點整,天安門城樓打開,一批來自江蘇無錫市港下鄉的農民有幸早早購到票,登上天安門。他們來到毛澤東及黨和國家其他領導人站立的位置向著廣場,向著金水橋上來回走動的人們招手致意,他們感到何等的自豪和榮光。

一位老者帶著他的孫女興致勃勃地登上天安門城樓,爺爺向這位少女動情地介紹著天安門的過去和現在,他指著梁枋、鬥拱上的彩繪說:“這是金龍和璽。慈禧太後那麼厲害,鳳在上、龍在下,可她當政40年愣沒上天安門來。現在改朝換代了,講改革開放,把天安門也給開放啦。從前隻有領導人才能上,現在隻要買張票,誰都能上來逛逛。”

孫女拉著爺爺的手指,高興得直叫:“嘿,西太後沒敢上,我可上來啦。這有多好。世界上好多國家的總統府都能讓遊人參觀。美國的白宮、日本的天皇府我都去過了。對了,還有英國的議會大廳,今兒又上了天安門,我真出生逢時,幸運極了。”

一對年輕的新婚夫婦手挽手滿臉笑容地登上了天安門城樓。新娘建議新郎他們倆在天安門城樓照張相,就作為珍貴的結婚照。新郎拍手叫絕。

隨後,他們在天安門城樓上留下了幸福的倩影。

人們不會忘記,毛澤東在這裏向激動的人民群眾招手,用他那人們熟悉的濃重的湖南口音高呼:“人民萬歲!”今天,人民群眾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在毛澤東畫像的上方招手。這種角色的轉變是何等的艱難、何等的偉大!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人民群眾是曆史的主人。毛澤東走下神壇,看到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他老人家如在天有靈,也一定會感到欣慰。因為,“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曆史的真正動力”。

滄桑巨變,萬象更新。中國人走出了對神的頂禮膜拜,衝破怪圈,逐步擺脫愚昧、落後、僵化與保守,敢向世界展亮胸懷。

整整五年多來,天安門城樓上人們流連忘返。截至到1992年12月31日,共接待中外賓客432萬餘人,其中外國客人19萬多人,來自祖國四麵八方的賓客達413萬之多。參觀的人數每年平均以36%的速度遞增,1992年就達150萬人,平均每月12萬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