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平息暴亂定大局!“南巡”談話滿眼春(11)(3 / 3)

在回住地的路上,鄧小平對梁廣大說:這個廠總體方向是正確的,方法也對。看得出來,他們是從艱苦條件下發展起來的。要發掘人才,你們做得對。要不斷造就人才,一年365天,都要做這件事,隻要有人才,就可以創造出技術,事業就興旺。

拱北,是珠海特區最早開發的地區。芳園大廈是這一帶的最高建築物之一,距澳門咫尺之遙,登上大廈最高處的旋轉餐廳,即可俯瞰新興的經濟特區和有400多年發展曆史的澳門。1月25日上午,鄧小平視察了亞洲仿真公司後又驅車來到這裏,並乘電梯上到29層的旋轉餐廳。

鄧小平一邊觀賞窗外的拱北新貌和澳門風光,一邊興致勃勃地聽取謝非、梁廣大的彙報,並親切交談。謝非說:“您提出的‘一國兩製’的構想即將變為現實。廣東處在第一線,我們正在用自己的實踐證明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但這有個過程。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十多年的建設使這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沿著改革開放的道路走下去。”

鄧小平沉思一陣後,說道:“這10年真幹了不少事。我們國家發展得這麼快,使人民高興,世界矚目。這就足以證明三中全會以來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性,誰想變也變不了。誰反對改革開放誰就垮台。說來說去,就是一句話,堅持這個路線方針不變。反對的人讓他去睡覺好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立的章程並不少,而且是全方位的,經濟、政治、科技、文化、軍事、外交等各個方麵都有明確的方針和政策,而且有準確的表述語言。這次十三屆八中全會開得很好,肯定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不變。一變就人心不安,人們就會說中央政策變了。城鄉改革的基本政策,一定要長期保持穩定。當然,隨著實踐發展,該完善的完善,該修補的修補,但總的要堅定不移。即使沒有新的主意也可以,就是不要變,不要使人們感到政策變了。有了這一條,中國就大有希望。”

在談到改革開放給珠海這個昔日邊陲漁鎮帶來曆史性的變遷時,梁廣大彙報說,改革開放前,珠海不少人外流到香港、澳門。特區創辦後,珠海人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來,逐步過上了富裕日子,不少外流的珠海人也陸續回來了,鄧小平說:“這好嘛。”

30分鍾過去了,旋轉餐廳轉到了與澳門相對的地方。鄧小平毫無倦意,他眺望著遠處的海麵,用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闡述了人類曆史的發展過程。正是從鄧小平深邃的目光和深刻的闡述中,人們再一次深深領會到社會發展的不可抗拒的規律,堅信科學社會主義的光明前途,堅信馬克思列寧主義這一真理。

時間已是11點35分了,鄧小平走進下行的電梯。鄧榕對他說:“樓下有好多群眾想見見您!”鄧小平高興地說:“好,我要去看看他們。”當他步出芳園大廈,出現在群眾麵前時,人們歡呼雀躍。聞訊前來的群眾多達幾千人,他們大部分是珠海市民和到特區來的“打工仔”“打工妹”,也有來遊覽觀光的遊客,還有許多從澳門來拱北購物的港澳同胞。大家雖然素不相識,但一起自發地維持著秩序,又情不自禁地朝前擁著,擠著,想多看一眼這位偉人的風采。鄧小平麵帶微笑,穩步向人群走去。頓時,掌聲雷動,不少人用普通話高喊:“小平同誌,您好!”“鄧爺爺,您好!”一位站在後麵的40多歲男子,忘情地跳起來,用廣東話喊道:“鄧伯伯,您好!”

鄧小平向四麵八方的群眾依次揮手、點頭。他看到了,看到了這些用雙手在荒灘上蓋起一磚一瓦的特區人的風貌、特區人的情感和特區人繼續改革開放的信心。掌聲,歡呼聲,此起彼伏……

珠海人民用自己的實踐,證明了鄧小平所倡導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一係列決策是正確的,人民是衷心擁護的。今天,人民所得到的一切同改革開放緊密相連,人民與鄧小平自然地有著特別深厚的感情。

鄧小平在珠海的日子裏,足跡幾乎踏遍了特區的土地。他老人家先後3次驅車專門考察珠海特區的城市建設,觀看了拱北、吉大、香洲及唐家一帶的市容。

他不停地考察,不停地傾聽,不停地思考,考察特區的變化,傾聽人民群眾的心聲,思考社會主義中國的未來。

1月24日上午,鄧小平參觀工廠後,乘車遊覽了吉大、香洲和唐家一帶。一路上,鄧小平仔細欣賞著這座海濱新城的綺麗風光,同時回憶起1984年1月來珠海時看到的情形。當車經過寬闊的九洲大道中段時,鄧小平指著一處地方說:“我記得以前這裏有一座小橋,一條小路,現在沒有了,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