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平息暴亂定大局!“南巡”談話滿眼春(10)(2 / 3)

“你們講。”老人說,“我聽。”

“你們講。”老人說,“我聽。”

嘀嗒、嘀嗒……時間一秒秒地過去了,聽得見窗外法國梧桐樹葉迎風搖曳發出的沙沙聲。

“那麼――散會吧。”市委書記說。

他為什麼不表態呢?

下午4時50分,鄧小平等乘坐大型客車來到正在興建的羅湖商業區。他登上剛剛竣工開業的22層國商大廈天台。近處的深圳全景,蜿蜒的深圳河,遠處隱藏在霧氣中的香港,一下都落在他眼底了。其時,天氣驟然轉涼,陣陣北風呼嘯。隨行人員中,有人取出一件大衣,鄧小平擺擺手,依然扶著欄杆,遠望南方的香港。他,在深思……不久,他對旁邊的人說:“看見了,我都看清楚了。”

25日上午,鄧小平來到富甲一方的深圳漁民村。村黨支部書記吳柏森早已在村口等候。上次胡耀邦來訪漁民村,看見老吳穿著舊唐裝,腳踏涼鞋,曾說:“你也應當穿漂亮一點。”所以今天吳柏森特意穿上嶄新的呢大衣,皮鞋也叫老伴給擦得烏黑發亮。

“歡迎您,歡迎您。”吳柏森激動地握著鄧小平的手,把他引進家門。

雙層的小洋樓。房內有冰箱、彩電、洗衣機、全套不鏽鋼炊具、電子煤氣爐……這個村1983年人均年收入2800多元,戶戶是萬元戶。吳柏森一家,平均每人月收入四五百元。鄧小平高興地對隨行人員說:“比我的工資還高呢!全國農村要過上這樣的生活,恐怕還要100年!”女兒鄧琳在一旁說:“深圳也要那麼久嗎!”旁邊的深圳市委領導急忙插話:“有您的領導,一定會很快。”鄧小平:“那也得要50年!”

後來,當人們聽到鄧小平在北京向全世界宣布,要在下世紀中葉使全中國人民的生活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時,回想起鄧小平在漁民村說的“要50年”,那不正是下世紀中葉嗎?這是偶然的巧合呢,還是一個偉大的戰略目標?無論如何,中國建設的藍圖早已在他心中醞釀著……

25日下午,鄧小平參觀深圳中航技術進出口公司。老人發現,電腦能同人下棋,於是眼中閃出年輕人的火花,立刻坐下來同電腦下棋。原定安排15分鍾參觀時間,延長到近1個小時。

薄暮開始降臨,汽車載著鄧小平駛回桂園別墅。

深夜桂園別墅樓上的燈光閃亮。深圳的許多幹部群眾還站在賓館外,遠遠望著那小窗前的燈光……

他,在做什麼?是在處理國家事務,還是已經休息?深圳,在他心中是怎樣的一個印象?局外人也許很難理解深圳人的心情。明天,老人將去蛇口,據說隨後要去珠海,然後經過廣州回北京了。如果他一句話也沒說,如果幾年來深圳人一切“大膽的嚐試”都得不到肯定,結果將如何?

第二天一早,當汽車的馬達聲響起,鄧小平的小轎車輕鬆地滑過桂園別墅的林陰道駛向蛇口時,人們心中留下來一串沉重的問號……

不久,從珠海傳過來消息:鄧小平到了珠海,並給珠海題詞“珠海特區好”。

緊接著,又有消息傳來,鄧小平已到廣州了。

時間已到了大年三十,人人都準備過年了。

梁湘對紛紛前來問訊的人們說:“這說明我們的工作離黨中央的要求還有距離,珠海題了,好,應當向別人學習,氣不能泄!”

大年三十中午時分,電話鈴聲急響――廣州長途!一直守候在電話旁的副市長鄒爾康拿起話筒。

“題了!副市長,題了!”話筒中是原深圳接待處長張榮激動的聲音。

“題了些什麼?喂,你說慢點――”鄒爾康吩咐他。

張榮:“好,比我們想象的要好得多。”

他題的是:

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

鄧小平

1984年春節,淩晨。

當歡樂的第一枚爆竹呼嘯著,在深圳的夜空中炸響時,全城立刻沉浸在一片喜慶和歡樂之中。杜鵑格外火紅,金桔黃得格外耀眼,許多人見麵的第一句話,竟不是“拜年”“恭喜”,而是興奮地說:“題了,他題了!”

後來,有人這樣說:“也許,當他踏上深圳土地的第一分鍾,就已經在考慮如何評價深圳了。但是,他不說,在心中反複醞釀,最後才一下倒出來。”

現在我們容易理解了!這不是一般的題詞,而是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的改革開放政策的成效進行一次高度概括的曆史性總結!

深思熟慮,不露聲色,而作出的決定往往出乎常人的預料。這就是鄧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