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四項基本原則為本!改革開放強國之路(7)(3 / 3)

賈素萍等四人開始了撥亂反正的奔波。他們決定先向申訴的當事人調查訪問,傾聽他們的意見。他們來到了西直門國務院招待所,第一個訪問了住在那裏的薄一波。

在傳達室,賈素萍等人與薄一波一見麵,便親切地問候:“薄一波同誌!你好。”十多年來,造反派、專案組不知多少次調查審問他1936年從草嵐子監獄出獄的情況,不是拳腳相加,就是惡聲惡氣,來者從不通姓名,更不會稱他“同誌”。這次中組部賈素萍等四人不僅親熱地稱他為同誌,還說明了胡耀邦派他們來進行調查研究的決定,這是這麼多年來,所聽到的最親切的話,薄一波激動不已。

賈素萍對他說:“今天我們先來看看您,聯係一下,請您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定個時間,我們再來聽您的意見。”

薄一波喜出望外,急切地說:“我的身體很好,不必另約時間,今天就談,行不行?”賈素萍等幾個人看到老人的心情如此迫切,不忍心掃他的興,就跟著薄一波來到他的房間。薄一波一打開話閘子就收不住了,他要把自己1936年的出獄經過,以及受到康生、“四人幫”迫害、誣陷的情況全訴說出來,他一點也不覺得疲勞,一口氣談了七個多小時。

北京的夏日,氣溫高達攝氏三十五六度,稍為動一動就滿身是汗。賈素萍、倪書林、周曦和、張漢夫四人在北京城到處奔忙,找“六十一人案”幸存的受害者,找一切可以幫助他們平反的證據。

他們找到了周仲英,找到了馬輝之,找到了劉有光、朱則民,然後,就一一與他們座談,了解真相,傾聽意見。

他們又找到了給黨中央寫信的孔祥禎,他是薄一波等人在草嵐子監獄那段時間的見證人。

聽說是中組部的,是胡耀邦派來的調查組,早已殘疾的孔祥禎馬上請賈素萍等人進屋,並掙紮著與賈素萍等一一握手。孔祥禎激動地指著自己的殘廢的腿道:“過去紅衛兵、專案組來調查的人可多啦,說是調查,比審訊還凶。”

他不知是身體虛弱,還是心情激動,說話有點兒上氣不接下氣。他喘了兩口氣,稍做停頓,繼續說道:“我說的真實情況,他們又不相信,還要逼我在他們事先寫好的誣陷的結論上簽字,我不幹,他們就整我,把我的腿也整殘廢了。所以,後來他們再來調查時,我就不同他們談,請他們吃閉門羹。你們來了,我衷心歡迎。”

賈素萍等四人在北京訪問、調查整整忙了兩個月。8月初,他們又奔赴外地調查。他們首先來到合肥。一下飛機,頓時感到好像掉進了火爐,火辣辣的太陽把人烤得火燒火燎,但他們顧不上休息,馬上乘汽車趕赴安慶。

在悶熱的安慶,劉瀾濤還住在一間小平房裏,當賈素萍等人說明來意後,劉瀾濤也是異常驚喜,與他們進行了一番長談。

劉瀾濤開口就吟誦了他自己寫的一首小詩:“一九七五五二八,十年幽禁總作罷。雲海蒼茫君何往,黨是親娘神州家。”老人的神色蒼然,眼裏噙著淚花。

他說:“康生、‘四人幫’誣陷我是‘叛徒’,關押審訊了我八年,1975年5月28日才釋放,但是‘叛徒’的帽子仍然扣在我的頭上,不給我自由,不許我與孩子、親戚、朋友、任何人見麵。但是,我劉瀾濤是黨的兒子,人民的兒子,我的一顆赤子心永遠是堅貞的。今天,見到你們,十多年來,才第一次見到親人……”

老人嗚咽了起來,激動的熱淚滾滾,談話不時中斷。說完,他熱誠地挽留賈素萍等人吃飯,說:“讓你們嚐一嚐我自己在院子裏種的豆角,我燒的菜味道不壞!”賈素萍等人婉言謝絕了劉瀾濤的盛情,又風塵仆仆地趕到淮南,找到被幽禁在這裏的安子文。

安子文一聽說中組部來人,猜想八九不離十是新任中組部副部長胡耀邦派來的。他回想起十年浩劫中受過的種種折磨、摧殘,頭上一直被康生和“四人幫”扣頂“叛徒”的帽子,以為人民早把他忘了,自己這一生就這麼含冤銜恨過下去了。

賈素萍一見他就問道:“安子文同誌,你好嗎?我們是來看您的。再請您談談您的情況。”

安子文再也控製不住自己的感情了,好像受了委屈的孩子似的,突然得到母親的安慰,他忍不住嗚嗚嗚地痛哭起來。他把十幾年來被揪鬥的種種遭遇一古腦兒全訴說了出來。

賈素萍等人接著又跑到山東、天津、吉林、陝西。10月中旬,來到西安訪問唐方雷。唐方雷和老伴趙輝被流放在西安郊區興平縣的一個村子裏。當地的老百姓不知他們的真實身份,隻知道上麵把他們送下來時說:“這是個‘大叛徒’,革命群眾要提高警惕!”所以,村裏人招呼唐方雷就喊“大叛徒”,招呼趙輝就喊“大叛徒婆”。

唐方雷的雙耳早就被“抓叛徒戰鬥隊”打聾了,跟他講話,隻有對著他的耳朵大聲喊,並讓他看著對方的口形,才能聽懂。

賈素萍等人趕到村裏時,老夫妻倆正好到城裏拉煤去了。兩位七十多歲的古稀老人,不論吃的、燒的,都要往返50裏路用一輛破架子車自己去拉。

趙輝聽過賈素萍的介紹,抱著賈素萍,痛哭失聲。他們的這個“家”――其實隻是一間四處透風的破農舍,一無所有,隻有地上小堆紅苕,就是他們全部的口糧。兩位老人的處境令人心酸,賈素萍等人也忍不住眼睛紅潤了。

賈素萍等四人抓緊進行調查、訪問、查閱檔案,常常是一幹一個通宵。他們每次回來都仔細地整理材料,撰寫報告。胡耀邦每次都親自聽彙報,批閱送報的材料。掌握的材料越多,胡耀邦越感到康生、“四人幫”對61位同誌的誣陷是如此荒謬和令人發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