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斯諾登上天安門!中美解凍北京城(26)(1 / 3)

顯然,中國對於美國和向俄羅斯的利益來說仍然是重要的。它在解決諸如中東、印度支那和朝鮮半島的地區衝突方麵以及在為亞洲未來的穩定作貢獻方麵,都能發揮重要作用。然而,不僅中國對於美國或俄羅斯的直接的戰略利益已不再重要,相反,中國對其利益所構成的挑戰,還要大於它們彼此對對方所構成的挑戰,更何況現在美國和俄羅斯的關係也好於它們各自同中國的關係。因此,在冷戰後時代裏,華盛頓在向俄羅斯領導人提供政治支持和俄羅斯提供經濟援助方麵起了帶頭作用,另一方麵,美國卻竭力阻撓國際上對中國的財政援助。

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之間的戰略關係的這種轉變,說明了美國和俄羅斯為什麼會讓國內的政治問題來支配各自同中國的雙邊關係。俄羅斯之所以未能和中國徹底解決領土問題,就是因為葉利欽總統不願意疏遠國內那些反對放棄任何俄羅斯領土的強大勢力。如果中國對於美國和俄國的短期戰略利益仍然是至關重要的話,那麼,無論是美國還是俄國就都不會心甘情願地讓國內所關心的問題來阻礙同中國發展關係。

今天的世界比起冷戰時期已經安全多了。核戰爭的威脅已經不再使一個國家對盟國和對手的政策具有極端的重要性。然而,今天的世界也比過去複雜多了。70年代和80年代的高度緊張氣氛曾經使得政策選擇變得狹隘並因而導致了三角政治的出現,冷戰結束後則不存在什麼必須執行的政策,也沒有三角關係的規則來指導政策製定者行事。

雖然美中蘇戰略三角關係的時代結束了,但是,伴隨著世界政治走向多極化,世界上會出現越來越多的“三角”或“四角”,全球經濟也將變得越來越相互依賴,這必然會影響每個國家對其傳統概念上的“國家安全”的理解,因而對世界力量對比的估計工作將變得更加複雜。

第十節 國務卿為人圓通,尼克鬆沉醉北京

尼克鬆一直都在誇耀此一突破全是他的功勞。

尼克鬆說:“請代我向‘蔣總統’及夫人致我個人最熱誠的敬意,敬祝他們政躬康泰。”

基辛格情緒很好,對於自己順利完成近年來最轟動的外交異舉頗為“洋洋自得”。

基辛格立即把尼克鬆對台灣問題的立場告訴周恩來。

基辛格保證並未與周恩來達成任何秘密協定。

基辛格強調,毛澤東和周恩來都已老邁,誰來接班是每個人都很關切的問題。

“大使”被震驚得說不出話來

1971年7月15日星期四下午,華盛頓雙橡園“大使”官邸的電話鈴響了。“台灣大使”沈劍虹拿起話筒,才知道對方是國務卿羅傑斯,電話是羅傑斯從加州薩克拉門托尼克鬆的別墅打來的。

羅傑斯說,尼克鬆要他通知“大使”,20分鍾內美國總統要在電視上宣布,7月9日至11日基辛格已經訪問過北京,會晤了周恩來,而且美國總統已接受周恩來的邀請,準備在1972年5月之前一個適當時機前往北京訪問。

羅傑斯解釋說,這一行動的目的在於增加與中國的接觸,改善雙方關係,希望借此促進世界和平。他又說,此舉隻是為了緩和該地區緊張局勢,並非針對任何第三者。他要沈劍虹向蔣介石報告說,美國絕不會背棄“友邦”,並將信守共同防禦條約。最後,他說,7月19日星期一他返回華盛頓後,希望和沈劍虹會麵。

羅傑斯講話時似乎很激動,沈劍虹沒有打斷他的話。等他說完後,沈劍虹才告訴他說,這件事實在令人震驚,他準備立刻向“政府”報告。羅傑斯回答說,他可以想象台灣最初的反應,但希望這不會對雙邊關係有不良影響。他再度強調,尼克鬆是為了世界和平才這麼做的。接著他把電話掛了。

有幾分鍾時間沈劍虹震驚得說不出話來。他簡直不能相信方才聽到的話是真的。他想打電話給台北方麵,不巧的是美國這邊的越洋電話接線員那天正在罷工。他正在草擬電稿時,電話又響了。這次是台北“外交部”楊西昆打來的,問有否從美國政府人士那裏聽到有關基辛格秘密訪問北京的消息。台北方麵的人士剛剛聽到新聞快報,要他證實台北聽到的消息是否正確,台北方麵對這消息最初反應也是覺得難以置信。“大使”放下電話後打開電視,剛好看到尼克鬆開始發表談話。

第二天,沈劍虹向澳大利亞大使普林索爾和日本駐美大使牛場信彥查證這件事。他們都說,羅傑斯也是在昨晚尼克鬆發表聲明之前大約半小時,才從薩克拉門托打長途電話給他們的,不用說,他們對於在最後一刻才獲知此事,都覺得很不高興。

將近兩個月來,美國政府對於如何處理台灣在聯合國的會籍和代表權問題,一直遲遲不作決定。而今突然來了一個晴天霹靂!這一切拖延顯然隻有一個作用:爭取時間讓基辛格到北京執行一項秘密任務。

過去羅傑斯在保證美國決心維持與台灣的友好關係,並信守條約義務時,確實顯得非常熱心和誠懇。可是,現在台灣還能夠再相信這些保證嗎?尼克鬆已經接受周恩來的邀請準備前往北京訪問,台灣還能篤定他不會承認中國政府嗎?盡管美國國務院表麵上正在就台灣的所謂“聯合國席位”問題,研擬所謂“雙重代表權”方案,但它可能為台灣盡最大努力嗎?尼克鬆既已改變政策,美國與台灣之間的關係絕對不會與以前一樣了。

自此之後,尼克鬆一直都在誇耀此一突破全是他的功勞。

由於時差的關係,台灣那時已經是7月16日星期五的上午。“外交部長”周書楷正在馬尼拉訪問,“次長”楊西昆匆忙約見美國大使馬康衛,向他提出強烈抗議。他形容尼克鬆的舉動是“最不友好的行為”,必然會造成嚴重後果。事實上馬康衛本人也是大為吃驚,他當時的尷尬難以文字形容。在那種情況下,他隻能保證他會立即把台灣的抗議轉達華盛頓。

同時,沈劍虹也奉命向國務院提出抗議。他前往拜會主管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格林。格林根據政府的說詞答複沈劍虹說,尼克鬆的行動目的在於緩和東南亞的緊張情勢。沈劍虹問他是否知道基辛格是在何種情況下訪問中國大陸的。格林表示,他一無所知,而且當時情況顯示,在國務卿從薩克拉門托返回之前,華盛頓沒有人能說明事實真相。格林告訴沈劍虹說,羅傑斯將在星期一接見他。事實上,格林還建議“大使”在會見國務卿之前,不要向他提出進一步的問題。但是,沈劍虹還是向格林說明台灣對此是如何地憤怒、困惑和震驚。並指出這件事實在是一大諷刺:美國政府在向台灣保證友誼和繼續支持之際,卻在與中國政府秘密聯係。現在尼克鬆更接受了周恩來的邀請,要到北京去訪問,這些事將會如何了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