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火速遷都 沈陽複興盛(2 / 2)

老汗王扶鞍下馬,率領子侄數十人,站在河岸,遙望埋葬先祖的陽魯山的東京陵,叩頭焚紙,然後祈禱道:“列祖列宗,晚輩即日與祖宗分手,望多諒後生不孝。為了滿洲大業,不得已耳。等他日毀邊入關,重振國威,爾等定來為先祖焚化紙錢!”

香煙嫋嫋,紙錢為燼。老汗王又在侍衛的簇擁下,同福晉一起上馬,涉過太子河,離開了遼陽京城。

第二天中午,車隊、馬隊、旗兵耀武揚威地湧進沈陽城。當日,老汗王被本城士紳商賈請到總兵府大院,接受各界的朝拜祝賀。這時的沈陽城,已是斷壁殘垣,四門城樓多缺簷殘破,小十字街已失去往日的繁華,長安寺、城隍廟、三官廟也人煙稀少,香火不多。整個沈陽城,千瘡百孔,滿目淒涼,唯有北門外的崇壽寺白塔,傲然挺立,俯視城池。

老汗王進城後,立即動員八旗兵士整修城池,加固城牆,並以十字街為中心,在南北通天街的東側,營建宮殿。一天早晨,老汗王特意宴請工匠鄧公池,請他設計、主持修蓋宮殿,擴建城牆。鄧公池熟悉曆代皇宮的建築,也研究過遼、金、元時期的宮廷建築。他當即建議道:“城牆要擴建,大殿要新蓋。”

皇太極馬上問道:“城牆如何擴建?”

鄧公池站起,閃動著明亮的豹子眼說:“明代城牆矮而窄,是兵家一忌。以小人之見,城牆應將原來高一丈,加高為三丈五尺,原有四門改建為八門。”

“為啥改為八門?”陪坐在一旁的老臣圖魯什問道。

鄧公池又轉過身答道:“皇城不同於民城,曆來皇城都是神聖象征。所以,我想,新城應按照天幹地支,設八門入關,再建城樓——鍾樓和鼓樓、四塔。這樣八門八卦,郭圓像天,城方像地,四塔如象,兩樓如儀,如此皇城豈不是天堂再造於地。”

範文程聽了擊節叫好:“很有學問,很有學問,鄧老弟,真若魯班再世。”

鄧公池連連搖頭,道:“豈敢!豈敢!”

老汗王未加言語,隻是親自讓侍從斟了一杯酒,賜給鄧公池。鄧公池一飲而盡,老汗王急切問道:“那大殿如何設計?”鄧公池連忙施禮,道:“容小人到下房一趟,回來再稟。”

鄧公池離開正房,走到前廳,將來時寄放的一隻木箱放在長條幾上,然後打開木箱,立即拖出一座大殿的木製模型,放在幾案一頭,施禮道:“請汗王過目。”

老汗王及眾人回頭,都不約而同地驚歎道:“好一座金碧輝煌的大殿!”

此殿八角重簷,黃瓦金頂,柱廊寬敞,須彌座台,周圍繞以雕刻精美的荷葉淨瓶欄杆,特別是正門紅漆大柱上,那兩條張牙舞爪、栩栩如生的蟠龍,更襯托出大殿的雄偉氣勢。

圖魯什站起來,呆望了半天,笑著問道:“鄧大人,這大殿為啥建成八角殿?”

鄧公池習慣地抹了抹獅子鼻道:“老話說,四紀維地,八柱承天。這天地之間的禦座,自然是真龍天子的了!”

“妙!妙!”範文程讚不絕口地說,“遼代早有八方公用殿。我看,這殿奇就奇在不落俗。紫禁城內的金鑾殿盡管富麗堂皇,獨居中央,但未免有些孤高離群之感!”

“對!對!”老汗王喜形於色道,“我這個馬上皇帝,從來喜歡千軍萬馬,絕不做孤家寡人!”

範文程接著感慨道:“遼、金兩代各自推舉‘夷離堇’和‘勃極烈’,所以遼太祖、金太祖頗得民心,又深知民意,因此‘八方公用殿’成為天子愛民的象征。”老汗王慢慢站起,撚須道:“我看這大殿就叫‘八方殿’吧!”

圖魯什帶頭拍手讚成,孩子似的跪到老汗王跟前,笑道:“汗王,隻要您和後代不忘八方公用殿,管保滿洲大業,萬代不衰!”

老汗王笑道:“不過,要出個敗家子,也很難保證百代!”

眾人說說笑笑,一致讚成鄧公池的設計。老汗王當時就命令鑲白、鑲藍兩旗,由皇太極、範文程、佟養性、鄧公池等人主持監督,第二天就開始營造宮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