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定都稱汗 誌在大一統(1 / 1)

1616年除夕,赫圖阿拉山城經過一番改造煥然一新,從城內到城外到處張燈結彩,人山人海,整座城都分外熱鬧。家家戶戶的門口都貼上了屬於本族的彩色旗幟,紅藍黃白,鮮豔奪目。特別是那鑲在旗子上的金龍、焰火,更給旗子增添了吉祥、火暴、向上的氣氛。

入夜,家家戶戶都開始燃放爆竹,聲震川穀,使整個山城都沉浸在熱烈的節日氣氛中。正月初一這天,東方的天剛蒙蒙亮,城外的士農工商就穿著專門為過節準備還的豔麗服裝,湧進內城,齊集於“尊號台”前,等待努爾哈赤正式升座稱汗。

尊號台者,金鑾殿也。寬敞的青磚台基上,聳立著雙簷歇山式殿樓。殿頂黃瓦閃爍,殿內雕梁畫棟,極其富麗堂皇。

天過卯時,旭日東升,尊號台抹上一層淡紅的顏色,顯得更加瑰麗。

“哐!哐!”外城大槐樹上的鍾聲響了。隨著鍾聲,鼓樂大作,八麵彩旗在尊號台兩側徐徐升起,伴隨節奏鮮明的鼓樂,努爾哈赤的兒孫們,及八旗貝勒率領群臣,按照八旗順序,肅立尊號台前兩側。

樂畢,五十八歲的努爾哈赤神色自若地登上大殿,麵向群臣,坐在豹皮高椅上。這時,八大臣手捧勸進表,率群臣跪下。

立在努爾哈赤左右的侍衛阿敦和額爾德尼,急忙從兩側迎去,接過八大臣跪呈的表章,捧到努爾哈赤麵前的桌子上。然後,額爾德尼跪下,高聲誦讀表文,上尊號為:“撫育諸部的英明汗。”

須臾,諸臣站起。努爾哈赤也站起來,離開寶座,親自拈香向天禱告道:“上天賜陛下為汗,為百姓造福。帝王與民如同魚水,我願對天發誓,生為庶民,死為庶民,為民而戰。願滿洲民族永遠昌盛,百姓安康。”

接著,對天叩首。禮畢,努爾哈赤又回到寶座,分別接受各旗大臣的賀禮。從此,努爾哈赤為汗的後金國,獨立自治,定年號為“天命”。

登基典禮畢,努爾哈赤設大宴招待功臣。席間,新推舉的禮樂額真多羅甘珠,組織百名少女跳起自編的“喜起舞”,為功臣們祝賀。

中午,努爾哈赤正與五大臣在客廳暢飲,忽然範文程策馬進城,他下馬不顧鞍馬勞頓,就連忙叫兩個隨從從馬鞍上卸下一個三尺高的木架和一隻木箱。他在樓下拆開木箱,捧出一麵圓鏡,裝在三尺高的檀香木木架上,掛上一丈多長的紅綾,然後抬到樓上,見到努爾哈赤,慌忙施禮,道:“恭賀將軍稱汗!卑職特意從沈陽衛置備大禮,前來祝賀!”

兩位侍從連忙將鏡架朝前抬了一步。範文程掀去紅綾,道:“此鏡名叫陰陽鏡,也叫水火鏡。陰麵刻有浪花翻卷,陽麵鐫有大火彌天。平時陽麵朝天,用時隻需一碰,即可翻轉。”

細心的安費揚古聽罷,連忙問道:“範秀才,此鏡裝置奇特,寓意頗深,請問其意何在?”

範文程看了眾人一眼,然後道:“今日人所共知,明之為火,滿洲者為水。以水滅火,乃旗人夙願,漢民所盼。今置此鏡,送給英明之汗,就是盼望滿洲民族興起,推翻腐敗之明朝,統一長城內外,大江南北!”

努爾哈赤被範文程精彩的言辭感動了,他站起來,親自斟了兩杯酒,道:“文案真不愧名門之後,聰明過人。來,來,來,我敬你一杯。你的一片心意,我永誌不忘。”

兩人碰杯,一飲而盡。隨之,安費揚古問道:“範先生博聞強識,消息靈通,就請您敘談敘談明朝時局吧。”

範文程落座,摘下帽子,爽快地道:“每況愈下!眼下,大明朝政治紊亂,宦官當政,民不聊生,國庫虛空。華夏之大,猶如一堆幹柴,隻要點一把火,即可傾覆!”

“那我就拎一支火把進去嘛!”努爾哈赤特邀的開國之勳圖魯什興致勃勃地道。

安費揚古笑道:“他們屯兵數萬,你能說進就進嗎?”

“唁唁,”範文程笑道,“駐守遼東明軍雖名義上說有八萬,實則能打仗上陣者不過萬人。數年來,他們不修兵具,朽戟鈍戈,實為烏合之眾。”範文程又飲了一口酒接著道:“傳說明軍殺牲祭旗,三刀才能將牛刺死。”

“哈……”圖魯什笑得仰翻在地。安費揚古慌忙上前將他扶起,開玩笑地問道:“這樣的無能兵將,你一刀能捅幾個?”

圖魯什一邊比畫著一邊說自己一刀要捅他十個八個,否則就腦袋朝下,倒著給眾人走上二裏地。大家聽著他的話都哈哈大笑起來。笑完努爾哈赤才將範文程拉到自己跟前,親近地說範文程的話正是他所想的事情,他願意為了統一山河,為開創一代賢達社稷,造福後人而努力。眾人也為此群情激蕩,紛紛起立稱讚努爾哈赤英明。大家為了這一宏偉的決定宴樂大作,歌聲盈耳。複金伐明的呼聲在赫圖阿拉的上空回蕩著,響徹了蘇子河的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