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沅錯愕,她沒想到宗恪竟然完全不打算懲罰兒子,但是後來想想,阮沅也隻有歎息:她的思維還停留在現代社會裏,她還以為宗瑤在上中學呢,在這邊,在皇宮裏,太子與宮女有了孩子,簡直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數月之後,紅離生下一個女孩,孩子很像祖母,容貌極美,稍微長大了一點兒,脾性也和她父親一樣,很會討好人,宗恪十分喜歡,後來便封她為昭誼郡主。
朝中漸漸平靜下來,南方叛亂早已平定,西北鵠邪王的危害,始終沒有成氣候,如今國泰民安,儲君之事雖然一波三折,最終也定了,看來看去,似乎再沒什麼好愁的了。
但就在這表麵的平靜中,卻漸漸生出一種流言來:先太子不是意外死亡,先太子的死,與當今太子有關。
這流言起初,還隻是以一種細微的、不易察覺的狀態傳播著,後來,流言愈發壯大,竟然傳得有模有樣,有說先太子死之前就有預感,覺得自己活不久,也有說,其實先太子當日是與太子結伴去的太液池,太子眼看著哥哥落水,等了半柱香的功夫,才跳進去假裝施救……
這謠言,越傳越廣,終於傳入了宗恪的耳朵。
皇帝大怒,一定要徹查謠言是從哪裏出來的,就這麼查來查去,最終,目標落在了一個人的身上:趙王世子宗琰。
原來,先太子與宗琰一向交好,在他死亡之前的一段時間,宗琰常常被傳入宮,與先太子密談。據宗琰所言:先太子對自身的命運,始終保持著一種強烈的悲觀和絕望,他覺得自己活不長了,從喪失了父皇對他的寵愛開始,先太子就嗅到了這股死亡的味道。
“如果未來我死了,那一定不是意外。”先太子這樣對趙王世子說,“我的死,必然和燕王有關。”
然後,說了這話沒有五天,宗瑒就死了。
趙王世子因為得到了死者這樣的遺言,心中便存了猜疑,整件事情,他雖然沒能目睹,但宗琰不相信燕王的說法。先太子死亡之前,因為日夜思慮擔憂,身體變得非常差,骨瘦如柴,因為常年在先太子身邊,也曾親手幫助宮人服侍太子,宗琰知道,太子那段時間,體重輕如薄毯。
而燕王宗瑤,雖然當時才隻十五歲,但個頭卻很大,膂力過人,強壯勇猛,他的功夫是皇帝親授。平日的武功比試中,那幾個十七歲的宮廷侍衛根本不是燕王的對手。而且宮裏誰都知道,宗瑤是會遊泳的。
這樣的宗瑤,要說體力衰弱、救不起哥哥,可真是匪夷所思之事。
但是,傳播這樣大逆不道的謠言,依然是皇帝無法容忍的,趙王世子很快便被錦衣衛抓了去,然而誰也沒料到,經過一夜的嚴刑拷打,宗琰竟死在了牢中。
錦衣衛向外公布的死因是畏罪自殺。但實際上,真相沒能成功被掩蓋:宗琰的屍體慘不忍睹,很明顯是用刑過重,拷問之人下手太毒,才最終致人於死地。
這其中,就不得不談一談錦衣衛的問題了,因為在現代社會發生了某種意外,薑嘯之沒能再回到這邊來,他原先的職務也就產生了空缺。錦衣衛都指揮使的人選,宗恪一直舉棋不定,在這種時候,太子就主動請纓,要求來管理這個機構。他說反正每天都閑著,沒事情幹,爸爸最好給他派點活兒,自己也好鍛煉鍛煉。錦衣衛是跟在皇帝身邊的軍隊,別人信不過,宗恪難道連自己的兒子都信不過麼?而且他可以從這兒入手,慢慢了解朝政,熟悉官場運作,這些事情,光是坐在書齋裏讀書,是不可能學得會的。
孩子這麼說,宗恪也就答應了,但阮沅卻不同意。
本來這是阮沅十分不情願的事,就算完全不了解裏頭的內幕,光是看電視電影,她也知道錦衣衛、鎮撫司這些機構,是多麼黑暗的地方。她可不希望自己的兒子變成一個特務頭子。
宗恪對此卻不以為然。
他說,宗瑤往後是要坐他這個位置的,皇宮不是無憂宮,難道要讓孩子一直呆在人性的光明麵,從來不去接觸黑暗的東西麼?那往後登基了,他又要如何處理朝中事務?難道人性的黑暗,是他不想看,就可以不去看的麼?
就算是免疫,也得先打一針。
所以最終,宗恪答應了太子的要求,將錦衣衛交給了太子。
然後,換了新領袖的錦衣衛,所辦理的第一樁案子,就是“趙王世子誹謗先太子及太子案”。
再然後……
趙王舉兵謀反。(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