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怪兒子沒認出自己,他怪自己,怪自己為了江山社稷,不管不顧丟下阮沅娘倆這麼久。就因為這,宗恪心中的愧意更深,自此之後,他對宗瑤更是百依百順,不願有絲毫拂其意。等到孩子上了學,他幾乎天天去接送,每天下班後,他也抽出時間,盡可能的和孩子呆在一起,宗恪那樣子,就好像要補償之前三年離去的時光。
為了這次回國去打這一場仗,宗恪的心思有了些改變。因為他這趟回宮,見到殘疾的太子,這才想起,自己還有個兒子孤零零呆在華胤。想到宗瑤,再想想宗瑒,宗恪心裏真不是滋味!他覺得兩個孩子他哪個都對不起,他這個當父親的,真是太不稱職了。
有沒有什麼萬全之法,讓他把兩個孩子都放在手心裏、再不分離呢?
萬全之法,是在戰爭結束、宗恪回到阮沅身邊的第三年找到的。
因為自己當初行醫時太過草率,導致皇帝身中蠱毒無法醫治,崔玖始終心有愧疚,在接下來的時間,她一直在和崔家的醫生們研究解決之道,她希望,不殺死阮沅,甚至不用宗恪離開阮沅,就有辦法為宗恪解毒。
功夫不負有心人,辦法終於被她找到了,這個消息被送到華胤京城,宗恒第一時間到了現代社會,將此事告訴了宗恪。
於是,一個難題擺在了宗恪夫婦麵前:是回宮去接受治療,還是拒絕治療,繼續呆在現代社會。
宗恪很有些猶豫,他不是不想治好自己的蠱毒,但是一旦治好蠱毒,那他和阮沅也就沒有理由再留在現代社會了,朝中意見,一定是希望他們帶著孩子回宮,繼續他的帝王生涯。
可是那樣一來,最開始說好的“決不帶宗瑤回那邊世界”的想法,就被推翻了。
最終,阮沅勸服了宗恪,讓他回華胤接受治療。
她的立場由不得她不這麼做,她在現代社會已經得到了一切:丈夫,還有可愛的兒子。但那邊卻是一個國家失去了主人,一個站不起來的少年失去了父親。
強烈的道德感,讓阮沅不得不屈服,違背了自己的本心。
宗恪回到宮裏,崔玖的後續治療十分成功,她用特殊的藥物壓抑住蠱毒的發作,這樣一來,即便阮沅回到宮裏,站在宗恪麵前,他也不會再感到頭疼了。
而這麼做的代價,隻是每個月宗恪都需要按時服用相同的藥物,僅此而已。
半年後,阮沅和宗恪結束了現實世界的所有事務,賣掉了房子,辭掉了工作,帶著宗瑤,回到了華胤皇宮。
動身之前,宗恪將事情來龍去脈,一一向兒子說明了,他原本以為,孩子會不相信這些,會笑話他在編故事,但讓宗恪大感意外的是,當他說的時候,宗瑤聽得格外仔細認真,他沒有笑,也沒有表現出驚奇,或者說“這怎麼可能呢!”這之類的話,孩子的那種平靜姿態,倒像是父親向他講解電器的說明書,就好像,他早料到,事情本來就該如此。
到最後,宗恪對他說,本來不想告訴他這些,本來,他們也不打算回去,但是眼下,他們已經不能再留在這邊了。
“這沒什麼不好。”宗瑤安慰父親道,“咱們本來就不是這兒的人,媽媽教我念的詩裏,都會說‘低頭思故鄉’,咱們回家去,是理所當然的事。”
小小的孩子,講話竟然如此成熟,宗恪聽見兒子這麼說,也不由暗自感慨他的懂事。
十歲的男孩,第一次跟隨父母進行穿越,當他第一次站在以往隻有電視裏才看見過的宏大宮殿前,他說了一句讓父母都感覺十分詫異的話。
“和我想的一樣。”男孩笑了笑,扭過臉來,望著宗恪,“父皇早該把兒臣帶過來的。”
宗恪和阮沅麵麵相覷!
雖然在家裏,阮沅教導過宗瑤,說,等過去以後,不可以再叫“爸爸”,那樣人家聽了都會不高興,得叫“父皇”,自己呢,也不可以說“我”,在別人麵前,得自稱“兒臣”。
本來這一套玩意兒,阮沅和宗恪是當著玩笑一樣,教給宗瑤的,宗恪還開玩笑說,得讓阮沅看住了宗瑤,不然萬一哪天上朝的時候,孩子不管不顧衝到禦座上,抱著宗恪大叫“爸爸我要聽故事!”……那可就鬧了大笑話了。
他們說歸說,其實並不擔心真會發生這種笑話,因為宗瑤雖然頑皮,在宗恪麵前卻一向乖巧伶俐,最擅長揣摩父親的心事,然後把父親哄得很高興。
然而宗瑤竟乖巧到這個程度,剛過來第一天就改了口,變得比宗瑒還要恭敬有禮,這就是宗恪夫婦始料未及的了。
一個月後,宗瑤被封為“燕王”,十歲的孩子從此,便成了大延朝的小王爺。(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