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離瓜島的爭論(1 / 2)

1942年12月底,在瓜島視察的辻政信輾轉返回東京參謀本部,彙報瓜島戰況。辻政信是一個戰爭狂人,他認為日軍能打贏瓜島戰役,關鍵是要大力增援。此時,日本國力大衰,前線多處告急,大規模增援瓜島顯然不可能了。參謀本部對辻政信的話將信將疑,經過研究,參謀本部再次派出作戰課井本熊男中佐,作為前線特派觀察員,到瓜島前線了解實情。

井本畢業於日本陸軍大學,去瓜島之前,他仔細研究了該地的局勢,認為辻政信的判斷是錯誤的。日軍應該立即撤退,不要再為“麵子”消耗殆盡。為此,在飛往拉包爾的途中,他首先拜訪了陸軍大學時的教官,此時已擔任聯合艦隊參謀長的宇垣纏,想聽聽他的意見。

作為參與瓜島戰役的海軍高級軍官,宇垣纏同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一樣,早就對瓜島戰役失去信心。但這個問題是一個敏感問題,誰也不願意承擔失敗的責任。他不好明說這些,隻好委婉地暗示井本說,海軍拿不出更多的戰艦與美軍硬拚,製空權掌握在美軍手裏,運輸艦隊通過封鎖線十分困難。聽了宇垣纏的話後,井本心領神會:海軍是讚同主動撤退的,關鍵是不想承擔失敗的責任。

井本隨即拜訪了第8方麵軍司令今村。今村對南太平洋戰區這個“爛攤子”有苦難言,但一提到撤軍問題,他就保持沉默。盡管今村沒有明確表態從瓜島撤軍,但井本從他無可奈何的神情中已經看出,瓜島的形勢岌岌可危,日軍唯一的辦法隻能是撤退。他在特魯克島登上飛機後,已經下決心向東京反映前線指揮官的真實想法。

就在井本在瓜島前線視察之際,在瓜島是撤是戰的爭論在東京也展開了。瓜島戰事每況愈下,主張撤軍的呼聲日見高漲。東京大本營的消息靈通人士亦有耳聞,背地裏議論紛紛。但是誰都怕承擔失敗的責任,不敢拿到桌麵上攤牌。東條英機首相的首席軍事顧問、陸軍省軍務局長佐藤陸軍少將就是其中之一。如果繼續在瓜島作戰,就要增添62萬船舶噸位。以日本目前的國力顯然是不可能的。佐藤對首相說:“就目前的形勢,國內再不能抽調民用船隻了,否則你撤我的職好了!”

“你想拆我的台嗎?”東條不高興地說。

“若要把戰爭堅持下去,我們別無選擇。”

“你是說放棄瓜達卡納爾島?”

“可能現在已經遲了,早該作出決斷。”

“假如我們再堅持一下呢?”東條因多次向天皇保證,軍隊有能力奪回該島,所以左右為難,“敵人也非常困難。”

“沒有必要,”佐藤說,“美國人掌握著製空權,再拖下去我們得損失多少運輸艦……您算過沒有,日本年產僅400萬噸鋼,如果如數付出參謀本部要求的船舶噸位,起碼得削減一半產量,國力也就差不多垮了。”

東條啞口無言。

日本的戰線遍及整個亞洲大陸,急需大量鋼鐵維持戰爭。東條英機大傷腦筋,他曾求助於盟友希特勒,想從德國取得50萬船舶噸位和100萬噸鋼材,以救燃眉之急。但希待勒也如熱鍋上的螞蟻,自顧不暇,他拉了難兄難弟一把,隻給東條英機1萬噸特殊鋼材,就再也無能為力了。

日本陸軍素有“下克上”的傳統,搞不好會出亂子。參謀本部一向相對獨立,內閣要員大部分都從那兒來的。東條進退維穀,卻不願幹預軍方的事情,想來想去,他對佐藤說:“你知道,要撤退是非常困難的……”

“如果首相同意,”佐藤說,“我來做工作好了。”

“一定要妥善從事,不要激怒參謀本部。”東條顧慮重重。

“您放心,我們不提撤軍之事,按原計劃撥給陸軍船舶噸位,迫使他們自己覺悟。”

東條首相依計行事,最終答應總共撥給海、陸軍船舶29萬噸位。這距離參謀本部的要求相差很遠。

參謀本部勃然大怒,堅決要求政府追加船舶噸位,否則就發起倒閣行動。

12月15日夜晚,東條迫於壓力召開緊急內閣會議,給軍隊追加9.5萬船舶噸位。但軍方仍不滿意。會議剛剛結束,參謀次長田邊盛武陸軍中將即來電話命令軍務局長到他的官邸作出解釋,為什麼內閣追加的噸位如此之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