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1984年計劃生育工作階段,已生兩個女兒的餘老支書對家庭非常關愛,在工作上更是十分出色。他嚴格執行黨和政府的政策,沒像人家那樣,為了想生一個兒子不息做出敗壞門風之事,說起都讓現代人恐懼的好笑之事。
轉眼2006年春節過了,於苗帶著大隊人馬走村串戶,詳細了解了群眾所需、所盼、所急。
“冬季大幹”終於落下了帷幕,於苗的表態總算將臨在了錦秀村這片熱土。群眾歡呼雀躍,村幹部滿臉光彩。
秋收後,村黨支部通過多次討論召開群眾會議,公路建設總算有些眉目了。
但,采路的艱辛是那麼慢長,調解群眾土地糾紛更是讓人日夜難眠。
土地對於老百姓來說無異於衣食父母,沒有了土地就無法生存,沒有了土地就得受苦,沒有了土地必須受人欺壓。
想起曾經的舊社會,一切都是地主的資產,老百姓隻有“做事吃飯”的份,談何擁有土地?
現在中央政策好了,新中國讓窮苦的老百姓當家作主了。好不容易得來的“幸福”是絕不讓人隨便“分享”的,群眾在一次次的公路建設會上都得給於苗反上一堂“政治課”。但健談的於苗畢竟學識非淺,見地獨到,講解動人,經過兩年的農村工作陶冶,說服務能力已今非昔比,與餘老支書可說不相上下,更是讓人禮謙三分。
踏實的作風,可行的方案,總算讓大家明白了“要想富,先修路”的深刻喻意。於苗自感沒讓餘支書白請群眾吃飯采路,自感為群眾建設走對了第一步。
為了能為群眾謀利,踐行好科學發展觀,構建好和諧社會,實現好“新農村”建設,於苗的“民情日記”都寫了足足三本有餘。
但,讓他總難越過的還是資金問題。
在“冬季大幹”公路修建儀式上,餘支書通報了公路剪彩事宜,把涉及到的問題都擺到了桌麵上:各黨員幹部分工管理,各小組分段建設,各農戶包幹到位將作為公路建設的管理模式。政府出資建設一部分,群眾自願捐款一部分,小組自發集資一部分將作為村級公路建設的資金組建形式。
報告結束,於苗為爭取民聲,群眾都踴躍發言。
“我們的青苗補償誰來付?”A農戶講道。
“有兩家人須搬遷,怎麼搬?搬到哪裏去?”B農戶很申明。
“公路修建資金不會又是餘書記親自管吧?把以前的財政扶貧資金帳交出來修公路才對?”C農戶的問題好像很敏感,一下子將整個會議推到了高潮。眾多參會人員都在底下竊竊私語……
“安靜一下,大家有問題坐下來討論。”於苗伸手示意。
我來申明一下,餘支書舉手發言,拿出筆計本翻閱道:“為打破村級經濟空殼現象。1999年,財政下撥一萬元扶貧資金到我村是本人經辦的。當年,經多次黨員會議並報文明鄉黨委領導同意,全部用於魚業養殖發展。因技術不當出現虧損,除墊付曆年農業稅費欠款外,現今隻有水管變賣資金一千元,上月已入財政專戶管理。為人不做虧心事,我本人並沒有亂用一分錢,連接待各部門工作指導都是自掏腰包,請領導調查!”
“那麼多資金不會全泡湯了吧?總還有點魚骨頭啥?”農戶D帶著情緒半開歡笑道。
“大家聽我說,公路修建按餘書記宣布的為準。嚴管理,嚴施工,嚴驗收,力爭一年內修通,並修好。至於大家所說村級財務管理中的有些問題,我將如實反映,到時給大家一個滿意答複,怎麼樣?”於苗作了最後發言散了會。
冬去春來,錦秀村公路建設曆經五個月時間總算小工告成,於苗收到的舉報信卻也日益增多。為避春耕時忙再引起不必要的紛爭,於苗找來了餘支書作了單獨詳談。
“你們村級財務是否進行審計並對群眾公開過?”
“文明鄉財經所審計過,但我們一直都沒空進行財務公開。”餘支書如實回答。
“有群眾如實講過,你變賣水管收取了人家五百元的好處費,是真是假?”於苗緊問著。
“那是2003年我家燕子姑娘上大學時人家給的,說是獎勵燕子讀書用。去年取的村級惠農資金現在都給補上了,還了沒問題啥?”餘支書不懂財務,以為挪用的公款最終還了就沒事,還沾沾自喜地回答。
“我說你老餘呀!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喲!幾十年的榮譽都給毀了……”可能是於苗不知道其間餘支書的苦處吧,說話時毫不客氣。
餘支書紅著臉說:“我給有些困難戶幫了忙,人家說非要答謝我,就發生了那麼點好處!”
於苗對餘支書作了嚴厲的批評:“有些好事多做沒關係,這是你作為黨員應盡的職責。但不能因黨員的模範作用,去幹些有損黨紀之事,違紀之事。有些問題我不願多講,你自己想好了找組織吧!但你工作上的事情也不能因帶情緒就不做了,路還得必須修好!”
夜已漸漸深了,月兒還是沒那麼圓。不知是春寒料峭,還是餘支書心有餘悸,另有隱情,他總是感到有些不安,站在窗前久久地望著他女兒的照片不願放下。也許他真不願給於苗說出曾經的苦處,也許是他女兒即將畢業而思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