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是注重個股對象(1 / 2)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試著學習職棒傳奇明星特德·威廉姆斯的作法,在他的《打擊的科學》一書中解釋到,他把打擊區域劃分為77個框框,每個框框約當一個棒球的大小。隻有當球進入最理想的框框時,他才揮棒打擊。因為他深深知道,隻有這樣做他才能維持四成的超高打擊率,反之要是勉強去揮擊較差的框框,將會使得他的打擊率驟降到二成三以下。換句話說,隻有耐心等待超甜的好球才是通往名人堂的大道,好壞球照單全收的人,遲早會麵臨被降到小聯盟的命運。

——沃倫·巴菲特

[巴菲特現身說法]

巴菲特認為,投資者要把股價波動看作一件好事。因為隻有股價波動,你才能從中擁有更多的買入或賣出機會。但需要明確的是,一定要等到理想的股價出現你才能實行交易,鎖定勝利果實。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1997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說,雖然伯克希爾公司對當時的股票投資項目感到相當滿意,可是依然為越來越多的資金無法找到理想投資渠道感到擔憂。要知道,整體上看,現在的股票價格普遍過高了。怎麼辦呢?他說,這種情況下就有必要學一學職業棒球明星特德·威廉姆斯(Ted Williams)的做法了。

特德·威廉姆斯在著作中介紹說,他把棒球打擊區域劃分為77個框框,每個框框和棒球差不多大小。隻有當棒球進入最理想的區域時,他才會揮棒擊打。正因如此,他才能維持40%的高擊中率;否則,如果是勉強揮棒,擊中率就會驟然降低到23%以下。

巴菲特的意思是說,投資者無論買入股票還是賣出股票,都要耐心等待你看中的個股價格進入理想交易區域才能采取措施。在這裏,最關鍵的是注重個股,具體地是指個股的價格與其內在價值相比是否非常具有投資價值。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1997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說,當年伯克希爾公司的投資回報率高達34.1%,大家可能會忍不住高呼勝利口號。不過且慢,如果從當時美國股市的那種火爆行情看,無論誰都能大賺一筆的,所以沒什麼值得驕傲,更需要警惕的是當股市平穩甚至下跌時誰能笑到最後。

巴菲特冷靜地說,如果從上述特德·威廉姆斯的理論看,伯克希爾公司投資的股票大多還隻是處於好球的邊緣地帶。如果這時候選擇揮棒,所得投資業績仍然可能會不太理想;可是如果選擇放棄,也沒有人能保證你下一杆球會打得更好,這才是令人著急的地方。唯一感到寬慰的是,股票投資不必像特德·威廉姆斯一樣連續3次不揮棒就要被淘汰出局,股票投資有的是機會,但需要耐心等待。

巴菲特關於股票投資如何選擇個股的看法並不是人人讚同的,有時候人們甚至非常不理解。例如在2009年伯克希爾公司股東大會期間,台灣首富郭台銘5月3日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質疑巴菲特投資中國比亞迪公司股票的眼光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