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考克
有一次,我到市場買水果,看到一個客人正與小販討價,他拿了一個水果左看右看。
“我這水果是很不錯的,不然你去別家比較比較。”
客人說:“一斤40元,不然我不買。”
小販還是微笑地說:“先生,我一斤賣你40元,對剛剛向我買的人怎麼交代呢?”
“可是,你的水果這麼爛。”
“不會的,如果是很完美的,可能一斤就要賣100元了。”小販依然微笑著。
不論客人的態度如何,小販依然麵帶微笑,而且笑得像第一次那樣親切。
客人雖然嫌東嫌西,最後還是以一斤50元買了。
等到那位客人走了,小販笑著對我說:“嫌貨才買貨人呀。”
“嫌貨才是買貨人”是一句台灣俚語,意思是說,隻有那些會嫌貨品不好的人才是內行的,如果我們對自己的貨物有信心,就不要怕人嫌,內行的人一定會知道的。
我看著小販的臉,突然有點肅然起敬。小販完全不在乎別人批評他的水果,並且一點也不生氣,不隻是修養好而已,也是對自己的水果大有信心的緣故。我們真的比不上小販,平常有人說我們兩句,我們就已經氣在心裏口難開,更不用說微笑以對了。
——林清玄
日本的白隱禪師,是位生活純淨的修行者,因此受到鄉裏居民的稱頌,都認為他是個可敬的聖者。
有一對夫婦,在他住處附近開了一家食品店,家裏有一個漂亮的女兒。不意間,夫婦倆發現女兒的肚子無緣無故地大起來。
這種見不得人的事,使得她的父母震怒異常!好端端的黃花閨女,竟做出不可告人的事。在父母的逼問下,她起初不肯招認那個人是誰,但經過一再苦逼之後,她終於吞吞吐吐說出“白隱”兩字。
她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隱理論,但這位大師不置可否,隻若無其事地答道:
“就是這樣嗎?”
孩子生下來後,就被送給白隱。此時,他的名譽雖已掃地,但他並不以為然,隻是非常細心地照顧孩子——他向鄰居乞求嬰兒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雖不免橫遭白眼,或是冷嘲熱諷,他總是處之泰然,仿佛他是受托撫養別人的孩子一般。
事隔一年後,這位沒有結婚的媽媽,終於不忍心再欺瞞下去了。她老老實實地向父母吐露真情:孩子的生父是在魚市工作的一名青年。
她的父母立即將她帶到白隱那裏,向他道歉,請他原諒,並將孩子帶回。
白隱仍然是淡然如水,他沒有表示,也沒有乘機教訓他們;他隻是在交回孩子的時候,輕聲說道:“就是這樣嗎?”仿佛不曾發生過什麼事;即使有,也隻像微風吹過耳畔,霎時即逝。
白隱超乎“忍辱”的德行,贏得了更多、更久的稱頌。
想想我們所遇到的挫折或恥辱,比之白隱,又算得了什麼?白隱泰然自若,淡然處世的情懷,真不愧為一代禪師!
“就是這樣嗎?”那麼慈悲,那麼輕柔。那是恒久的忍耐化為無形的堅毅,那是凡事包容化成無上悲憫。
“就是這樣嗎?”無數的幹戈,都化成了片片的玉帛。
“就是這樣嗎?”短短的一句話裏,蘊含了無限的慈悲與智慧。
——林新居
§§第六章 誇張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