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說話要言簡意賅(3 / 3)

4、能根據新情況選擇表達內容和形式

我們在講話時,要想適應變化了的新情況,就必須注意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從自己交際的對象及場合出發,經過自己大腦的思考,搜索出適合表達相應的思想內容的話語來加以運用。千萬不能生搬硬套,人雲亦雲。

北京的有關專家學者曾對一些大學的政治教育的效果作過調查,答卷顯示,多數學生不喜歡政治教育,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內容重複,過於單調。有的同學說:教育是必要的,但過於單調的教育內容卻讓我們無法忍受。同樣的道理哲學課“煮”,曆史課“炸”,時事課裏“蒸”,科社課裏又“煎”,讓你不能不“厭食”。下麵的例子更值得我們深思:

筆者曾作為評委參加了一所高校研究生“迎香港,慶回歸”演講會,演講中,一位同學先引述了撒切爾夫人與鄧小平會談後,在人民大會堂門前“馬失前蹄”的事,獲得了很好的演講效果,評委也多給他打了分。可是,後來又有四位演講人不約而同地引述這件事,效果可想而知。演講會後,就聽有人半開玩笑地說:“沒想到,撒切爾夫人這一下午就‘失足’了五次。”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講話中,工作對象、工作環境變了,話語就要隨之改變,而不能墨守成規。

5、能用獨特的話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譜不能盡弈之變,法不可盡戰之奇。”要想使我們的話語具有藝術性,就不能照搬別人現成的經驗。別人的成功經驗,隻能啟迪我們的思路,不能成為我們的桎梏。我們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跳出常規、常法的圍牆。根據工作的需要,用新穎、獨特的話語表達出我們所要表達的思想。

在某中學的一個畢業班,同學們學習非常用功,時間也抓得很緊,甚至課間休息也舍不得“浪費”。時間一長,有許多同學因用腦過度,患了頭痛病。這些同學自己戲稱為“頭痛委員會”。

教數學的章老師發現這一問題後,便把“頭痛委員會”的全體成員召集到了一起,給他們出了兩道數學題叫他們計算。同學們一看這兩道題都愣了:

8-1>8;3-1:0

“這是什麼數學題呀?”“頭痛委員會”的成員“頭疼”了。

這時,章老師笑著對大家說:“這是一道‘思想應用題’,單靠數學知識是解答不出來的。”說到這,章老師頓了頓,看了看吃驚的同學們,又接著說:“大家知道,我們每天上七節課,每節課之間休息10分鍾,這10分鍾的安排是有科學根據的。心理學研究證明,一個人學習一段時間後,適當地調節一下,能記住所學內容的56%;如果不停地學習,隻能記住26%。利用10分鍾做做操,散散步,玩玩球,可以使腦子得到休息,能更清醒地迎接下一堂課的學習。這樣,雖然休息占去了1小時,但換來了7個小時學習的高效率,比8個小時不休息還要強,你們說8-1是不是大於8呀?”

同學們會心地笑了。就聽章老師又說:“我們的教育方針是德、智、體全麵發展,三者缺一不可。如果我們不鍛煉身體,把身體搞垮了,整天頭痛,即使你德智全優,也不能發揮作用,這不等於白學了嗎?所以我說3-1=0,你們說是不是這個理呀?”

“是!”同學們異口同聲地答道。

自那以後,同學們上課專心學習,下課便歡快地走出了教室。不久,“頭痛委員會”便解散了。

章老師講的道理並不新穎,說是老生常談也不過分。但這個老道理經他那兩道奇怪的公式一“包裝”,竟獲得了新的生命。它引發起了學生們的興趣,讓學生們產生了好奇心,從而調動起了學生接受信息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言而喻,章老師為自己要表達的思想,創造了一種新穎的表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