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李代桃僵(1 / 2)

江西廬山。

打了一場窩囊仗,被紅軍牽著鼻子走,丟了大量物資,蔣介石很生氣,後果很嚴重,他要報複,急需發泄心中的憤怒!

在南京憋了一肚子氣,蔣介石帶著宋美齡到廬山散心去了。隨行的還有何應欽、陳誠、李宗仁、白崇禧等一幹軍事要員,以及幾個德國軍事顧問。

在廬山,蔣介石滿懷痛惜的總結了此次“長沙決戰”,然後向大家表示一定要報複,要再發動一次圍剿!

接下來,與會人員就此事發表自己的意見,一致認為紅軍,尤其是紅二軍團,最近越來越囂張,再不打擊一下,恐怕養虎為患。

有小諸葛美稱的白崇禧分析,最近賀龍的紅二軍團變化相當明顯,不僅整體戰鬥力提高了很多,還裝備了一支來無影去無蹤的“魔鬼”(鄂西湘北國軍對戰刀營的昵稱),所以白崇禧認為,圍剿的重點應放在紅二軍團,用重武器將魔鬼摧毀掉。

那幾個德國軍事顧問這幾天都聽身邊的人在議論什麼戰刀營,雖然不知道這個戰刀營的真正實力,但從他們談之色變的表情上,也能看出戰刀營的不俗。所以他們對戰刀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於是自告奮勇地表示,他們這幾個顧問也願意隨軍出戰,去看一下這把戰刀到底是怎麼回事。

蔣介石的廬山會議取得了圓滿成功,這是一次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在做出重點進攻紅二軍團的決定後,按照白崇禧的建議,蔣介石下了血本,把親信陳誠的18軍調到武漢,又強令川軍劉湘的第二十一軍東進參與圍剿,再抽調上官雲相的第九軍,連同援湘的38師,一起北上參與圍剿計劃;最後,蔣介石還集中了飛機14架,對紅二軍團發動立體打擊。三路國軍都由18軍軍長陳誠節製。

這樣,此次圍剿紅二軍團的國軍共三個軍又一個師,共十二個師,十萬多人,裝備精良,其中18軍作為蔣介石的三大主力之一,還配有重炮,蔣介石如此大手筆,真是誌在必得啊。

洪湖蘇區,紅二軍團部。所有旅級以上軍官(包括鄧紹良),正在召開作戰會議。

紅軍將荊州的庫存搬運一空,不僅一舉解決的過冬問題,還大大改善了紅軍的裝備,大大提高了紅軍的士氣,擴大了影響,並有多餘的物資,通過地下黨同誌,用秘密途徑送到其他蘇區。

會上,大家論功行賞,其中功勞最大的首推鄧紹良,為此,軍團部將戰刀營提升為旅級單位,以示嘉獎,營長鄧紹良升為旅級將領。其他人員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嘉獎。

但這並不是此次會議的中心議題。

紅軍占了蔣介石這麼大的便宜,用腳後跟想都知道他是不會善罷甘休的,一定會發動大規模的報複性圍剿。出於未雨綢繆的考慮,有必要開會討論一下反圍剿的事宜。

經過討論,紅二軍團決定,紅十一軍不用回蘇區,在江陵城外的山窩子裏堅持鬥爭,原來留守蘇區的紅十一軍的一個半團及鄧紹良的半把戰刀,也開到江陵,與紅十一軍主力會和。李清的另外半把戰刀從江陵撤出,與鄧紹良合兵歸建。

地方同誌要做好宣傳和組織工作,帶領群眾做好反圍剿準備,同時請各地地下黨的同誌密切留意國軍的動向。

紅軍主力紅二軍和紅六軍抓緊時間休整,準備大戰。

國民黨十個師在陳誠的指揮下,多路突襲,向洪湖蘇區進行合圍。劉湘之第一、第二、第三共三個師,從西麵分三路壓來;陳誠之第十一、十四、四十三、五十二、五十九共五個師,從武漢出發,從東和北兩麵向洪湖蘇區進犯;第九軍之四十七、五十四、新四三個師及三十八師,從南麵向蘇區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