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比武練兵(1 / 2)

特戰營奇襲華容一戰,鄧紹良等500人以微小代價,取得了全殲敵兩個旅的輝煌戰績,消息傳到蘇區,軍民人等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這是真的嗎?這個問句像空氣一樣彌漫在整個蘇區。

然而當特戰營和紅六軍外加投誠的一千多國軍,押運著一車又一車(手推車)的戰利品回蘇區的時候,他們才相信,原來這一切都是真的。

蘇區人民是熱情的,特戰營的事跡被他們編成歌曲廣為傳唱,提起鄧紹良和他的特戰營,蘇區人民毫不吝惜各種溢美之詞來讚美,個個都伸出大拇指來!

本來,在艱苦的鬥爭環境中,尤其是在蘇區環境險惡的時候,有一些群眾出於安全的因素,會選擇跑反,對紅軍的保護能力缺乏信心。這種情況,老蘇區很少見,但新開辟的蘇區則頻繁一些,30年代的各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都出現過這種情況。

隨著奇襲華容勝利消息的傳開,群眾對紅軍和蘇區的信心直線上升,越來越多的青年選擇參加紅軍,二軍團負責征兵的幹部這些天是痛並快樂著,為兵員充足而開心,但人數太多,超出了二軍團的實際需要,不得不有所選擇,比如獨生子女不收啦,兄弟兩個隻收一個啦等等,他們每天要花大量的功夫把不符合條件的群眾勸回去,惹得群眾不滿意,又怕上級認為群眾工作沒做好,弄得鴨梨很大。

這些天最為開心的莫過於二軍團的頭頭們了。剛開始的時候,麵對七八萬國民黨軍的圍剿,紅軍已經有了打持久戰的覺悟,不過隨著他們原來不看好的特戰營表演的驚豔一筆,形勢突然逆轉,蘇區的壓力不複存在,還擴大了麵積,增加了人口,提升了人氣,改善了裝備。一個又一個的利好,讓他們覺得從來沒有過的幸福。

隨著軍隊數量的增長,原來兩個軍的建製,已經跟不上形勢的發展需要,紅二軍團有必要進行改編。

賀龍、周逸群和段德昌等人經過討論,並經中共中央同意,對紅二軍團進行擴編,由兩個軍發展為三個軍,並對人是安排進行一定的調整。

根據中共中央決定,改編後的紅二軍團建製如下:軍團總指揮賀龍,政委周逸群,參謀長孫德清,政治部主任柳克明,下轄:紅二軍,軍長賀龍兼任,下轄紅四師共四個團紅六軍,軍長段德昌,下轄紅十六師和十七師紅十一軍,軍長曠繼勳,下轄紅十九師和紅二十師軍團直屬戰刀營,即原特戰營,營長鄧紹良,戰刀營編製有300人擴為500人,人員有鄧紹良從戰鬥部隊甄選。

全軍共14605人。

經過半個多月的緊張改編,新的紅二軍團正式亮相,但戰刀營的人員問題並沒有解決,原因很簡單,鄧紹良要的都是精英,要保證質量,當然不能馬虎。

為了從各戰鬥部隊選拔人才,落實戰刀營的政策,經軍團部研究,決定在抓緊新兵訓練工作的同時,在全軍內部掀起一場名為“打磨戰刀,解放全國”的大練兵運動,成績優秀者選送戰刀營,訓練工作交給戰刀營負責。

大練兵的動員令很快就下達到各個基層連隊,奇襲華容以來,大家都對原特戰營及現在的戰刀營非常神往,很想成為其中的一員,現在有這麼一個可以進入戰刀營的機會,全軍上下可是卯足了勁,準備在訓練場上拔得頭籌,贏得戰刀營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