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如:情深必不壽,平淡才長久可以對愛執著,但不要為愛而活(3 / 3)

這一年,宋清如才三十三歲,年華正好,容貌娟秀。

如果是早年的宋清如,也許她並不懼怕命運的變故,她還是個果敢的少女。但是,幾年的婚姻生活之後,她隻是一個心思細膩的寡居婦人,一個情感遭受摧殘的詩人朱生豪給她留下三十一種、一百八十萬字莎劇手稿未曾出版,還有一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宋清如的後半生都在完成這兩樣事情:出版朱生豪的譯稿,撫養他們的孩子。

就像所有的遺孀一樣,她在寂寞中苦熬,靠回憶度日。直到她遇到駱允治。

在1949年,由於同學駱允治的介紹,宋清如從朱生豪的母校嘉興秀州中學調到了杭州高級中學工作。

駱允治擔任學校的總務主任,對宋清如很照顧。

根據宋清如的學生回憶:“宋生病不能上課時,也常常是駱允治給她代課。”

宋清如的兒子朱尚剛也在《詩侶莎魂:我的父母朱生豪、宋清如》一書中說:“我記得有一段時間駱先生常常在課餘和假日來看母親……後來,母親懷了孕,並且於1951年暑假回常熟鄉下生下了我妹妹。”

宋清如為駱允治生下了一個女兒,但不知為什麼,當時他們並沒有結婚,後來也沒有在一起。

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無人得知。朱尚剛回憶說,母親曾考慮過今後與駱走到一起的事,但後來還是分手了,是什麼原因她從來沒有講起過。

宋清如很快就離開了杭高,調到杭師工作,此後與駱允治徹底地形同陌路。

這段感情之後,宋清如徹底關閉了心扉。她閉門謝客,專心整理朱生豪的遺稿。

朱生豪臨終前,還留下了莎士比亞戲劇第四集六個史劇沒有翻譯完成,宋清如下決定要完成他這個心願。

為了譯稿,宋清如向當時工作的杭師請了一年事假,她到了四川,在朱生豪的弟弟朱文振的協助下,開始翻譯丈夫沒有完成的莎士比亞曆史劇。

翻譯、整理、校勘,整整花費了三年的時間,宋清如終於完成了朱生豪的遺願。

可是,當她與出版社聯係出版事宜時,對方卻告知已經不再需要她的譯文了。

宋清如翻譯的版本最終無緣問世。後來,“文革”來了,在一次抄家中,這份譯稿被盡數銷毀。

宋清如沒有重新翻譯。她耗費了無數的心血,作品卻連麵世的機會都沒有。不隻是遺稿,宋清如一生留存下來的詩詞也十分有限。

施蟄存曾經評價過她:“宋清如真有詩才,可惜朱生豪要她不要發表新詩,她也就寫都不寫了。如果繼續寫下去,她不會比冰心差!”

另一位詩人駱寒超也說過:“就詩人的素質和創作成就而言,清如先生都比生豪先生要略勝一籌。”

就是這樣一位有才情的女子,卻沒有留有相應的優秀作品。女子有才,卻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持續自己的才華,不再寫,或者是寫得太少,這不能不讓人遺憾。

宋清如留存下來的詩詞極少,對朱生豪的哀思幾乎是她唯一的主題。愛人的離世、生活的窘迫幾乎帶走了她浩渺的詩情,唯留這點纏綿的情思,供人感慨萬分。

六十七歲的宋清如回到了嘉興南門朱氏老宅,一直到去世。

微療愈:

董橋在《朱生豪夫人宋清如》一文中寫道:“有人準備寫一本《宋清如傳奇》,她聽了說:‘寫什麼?值得嗎?他譯莎,我燒飯。’”

也許宋清如本可以有更輝煌的聲名,但是她並不介意為丈夫洗手作羹湯,將自己融在丈夫的光輝下。

詩情畫意是值得謳歌的,柴米油鹽的陪伴更讓人心生敬意。

我們不比較哪種生活更有價值,隻要你開心,隻要你幸福,那就按照自己的意願堅持走下去。畢竟,嘴是人家的,人生是你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