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一回 鄧士載智敗薑伯約 諸葛誕義討司馬昭(3 / 3)

這個人的女兒就是那“何不食肉糜”的白癡皇帝司馬衷的老婆,著名的“八王之亂”就是這個醜而短黑的賈後折騰起來的。

賈充領命,徑到淮南,入見鎮東大將軍諸葛誕。誕字公休,乃琅邪南陽人,即武侯之族弟也,向仕於魏。因武侯在蜀為相,因此不得重用。後武侯身亡,誕在魏曆任重職,封高平侯,總攝兩淮軍馬。當日賈充托名勞軍,至淮南,見諸葛誕。誕設宴待之。酒至半酣,充以言挑誕曰:“近來洛陽諸賢皆以主上懦弱,不堪為君。司馬大將軍三世輔國,功德彌天,可以禪代魏統,未審鈞意若何?”誕大怒曰:“汝乃賈豫州之子,世食魏祿,安敢出此亂言!”充謝曰:“某以他人之言告公耳。”誕曰:“朝廷有難,吾當以死報之!”充默然。次日辭歸,見司馬昭,細言其事。昭大怒曰:“鼠輩安敢如此!”充曰:“誕在淮南深得人心,久必為患,可速除之。”昭遂暗發密書,與揚州刺史樂綝;一麵遣使齎詔,征誕為司空。

司馬懿帶兵打仗,多在西線,對於東線的王淩、毋丘儉、諸葛誕是不放心的。司馬懿解決了王淩,司馬師解決了毋丘儉,那司馬昭自然要把解決諸葛誕視作當務之怠了。

誕得了詔書,已知是賈充告變,遂捉來使拷問。使者曰:“此事樂綝知之。”誕曰:“他如何得知?”使者曰:“司馬將軍已令人到揚州,送密書與樂綝矣。”誕大怒,叱左右斬了來使,遂起部下兵千人,殺奔揚州來。將至南門,城門已閉,吊橋拽起。誕在城下叫門,城上並無一人回答。誕大怒曰:“樂綝匹夫,安敢如此!”遂令將士打城。手下十餘驍騎下馬渡河,飛身上城,殺散軍士,大開城門,於是諸葛誕引兵入城,乘風放火,殺至綝家。綝慌上樓避之。誕提劍上樓,大喝曰:“汝父樂進,昔日受魏國大恩,不思報本,反欲順司馬昭耶?”綝未及回言,為誕所殺。一麵具表,數司馬昭之罪,使人申奏洛陽;一麵大聚兩淮屯田戶口十餘萬,並揚州新降兵四萬餘人,積草屯糧,準備進兵;又令長史吳綱送子諸葛靚入吳,為質求援,務要合兵,誅討司馬昭。

他比毋丘儉聰明,把東吳卷進這場內亂中來。

此時東吳丞相孫峻病亡,從弟孫綝輔政。綝字子通,為人強暴,殺大司馬滕胤、將軍呂據、王惇等,因此權柄皆歸於綝。吳主孫亮雖然聰明,無可奈何。於是吳綱將諸葛靚至石頭城,入拜孫綝。問其故,綱曰:“諸葛誕乃蜀漢諸葛武侯之族弟也,向事魏國。今見司馬昭欺君罔上,廢主弄權,欲興師討之,而力不及,故特來歸降。誠恐無憑,專送親子諸葛靚為質,伏望發兵相助。”綝從其請,便遣大將全懌、全端為主將,於詮為合後,朱異、唐谘為先鋒,文欽為鄉導,起兵七萬,分三隊而進。吳綱回壽春,報知諸葛誕。誕大喜,遂陳兵準備。

卻說諸葛誕表文到洛陽。司馬昭見了,大怒,欲自往討之。賈充諫曰:“主公乘父兄之基業,恩德未及四海,今棄天子而去,若一朝有變,後悔何及!不如奏請太後及天子,一同出征,可保無虞。”昭喜曰:“此言正合吾意。”遂入奏太後曰:“諸葛誕謀反,臣與文武官僚計議停當,請太後同天子禦駕親征,以繼先帝之遺意。”太後畏懼,隻得從之。次日,昭請魏主曹髦起程。髦曰:“大將軍都督天下軍馬,任從調遣,何必朕自行也?”昭曰:“不然。昔日武祖縱橫四海,文帝、明帝有包括宇宙之誌,並吞八荒之心,凡遇大敵,必須自行。陛下正宜追配先君,掃清故孽,何自畏也!”髦畏威權,隻得從之。昭遂下詔,盡起兩都之兵二十六萬,命鎮南將軍王基為正先鋒、安東將軍陳騫為副先鋒、監軍石苞為左軍、兗州刺史周太為右軍,保護車駕,浩浩蕩蕩,殺奔淮南而來。

賈充稱得上是點子專家了。挾持天子出征,也許不屬創舉;裹脅太後討逆,倒是曠古未聞。

東吳先鋒朱異引兵迎敵,兩軍對圓。魏軍中王基出馬,朱異來迎。戰不三合,朱異敗走。唐谘出馬,戰不三合,亦大敗而走。王基驅兵掩殺,吳兵大敗,退五十裏下寨,報入壽春城中。諸葛誕自引本部銳兵,會合文欽並二子文鴦、文虎,雄兵數萬,來敵司馬昭。正是:

方見吳兵銳氣墮,又看魏將勁兵來。

未知勝負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諸葛亮在蜀,諸葛瑾、諸葛恪在吳,諸葛誕在魏,諸葛一門,各事其主。至少在三國時期,受株連,被猜忌,不信任,遭排擠的狀況,不至於那麼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