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是諸葛亮的秘密基地,不但要造木牛流馬,還要派大用場。
忽一日,長史楊儀入告曰:“即今糧米皆在劍閣,人夫牛馬搬運不便,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已運謀多時也。前者所積木料,並西川收買下的大木,教人製造木牛、流馬,搬運糧米,甚是便利。牛馬皆不水食,可以輕運,晝夜不絕。”眾皆驚曰:“自古及今,未聞有木牛、流馬之事。不知丞相有何妙法,造此奇物?”孔明曰:“吾已令人依法製造,尚未完備。吾今先將造木牛、流馬之法,尺寸方圓,長短闊狹,開寫明白,汝等視之。”眾大喜。孔明即手書一紙,付眾觀看。眾將環繞而視。其造木牛之法雲:
方腹曲脛,一腹四足,頭入領中,舌著於腹。載多而行少,獨行者數十裏,群行者三十裏。曲者為牛頭,雙者為牛足,橫者為牛領,轉者為牛腳,覆者為牛背,方者為牛腹,垂者為牛舌,曲者為牛肋,刻者為牛齒,立者為牛角,細者為牛鞅,攝者為牛鞦。牛禦雙轅,人行六尺,牛行四步,人不大勞,牛不飲食。
造流馬之法雲:
肋長三尺五寸,廣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軸孔分墨去頭四寸,徑中二寸。前腳孔分墨去頭四寸五分,長一寸五分,廣一寸。前杠孔去前腳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長二寸,廣一寸。後軸孔去前杠孔分墨一尺五寸,大小與前同。後杠孔去後腳孔分墨二寸二分。後杠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杠長一尺八寸,廣二寸,厚一寸五分,後杠與等。板方囊二枚,厚八分,長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廣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鬥,從上杠孔去肋下七寸,前後同。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長一寸五分,廣七分,八孔同。前後四腳廣二寸,厚一寸五分,形製如象。軒長四寸,徑麵四寸三分,孔徑中三腳,杠長二尺一寸,廣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
比之人挑肩扛,這種木結構有轉動輪的車輛,可能具有載重多、省力氣的優點,再加之文學誇張,就活靈活現了。
眾將看了一遍,皆拜服曰:“丞相真神人也!”過了數日,木牛、流馬皆造完備,宛然如活者一般,上山下嶺,各盡其便。眾軍見之,無不欣喜。孔明令右將軍高翔引一千兵,駕著木牛、流馬,自劍閣直抵祁山大寨,往來搬運糧草,供給蜀兵之用。後人有詩讚曰:
劍閣險峻驅流馬,斜穀崎嶇駕木牛。
後世若能行此法,輸將安得使人愁。
甚至連薑維為帥時,也不曾用木牛流馬,若果如此詩所讚,他也不會跟諸葛亮一樣,仍因軍糧不繼而多次退兵了。
卻說司馬懿正憂悶間,忽哨馬報說:“蜀兵用木牛、流馬轉運糧草,人不大勞,牛馬不食。”懿大驚曰:“吾所以堅守不出者,為彼糧草不能接濟,欲待其自斃耳。今用此法,必為久遠之計,不思退矣。如之奈何?”急喚張虎、樂綝二人分付曰:“汝二人各引五百軍,從斜穀小路抄出,待蜀兵驅過木牛、流馬,任他過盡,一齊殺出,不可多搶,隻搶三五匹便回。”二人依令,各引五百軍,扮作蜀兵,夜間偷過小路,伏在穀中。果見高翔引兵驅木牛、流馬而來,將次過盡,兩邊一齊鼓噪殺出。蜀兵措手不及,棄下數匹。張虎、樂綝歡喜驅回本寨。司馬懿看了,果然進退如活的一般,乃大喜曰:“汝會用此法,難道我不會用?”便令巧匠百餘人,當麵拆開,分付依其尺寸長短厚薄之法,一樣製造木牛、流馬。不消半月,造成二千餘隻,與孔明所造者一般法則,亦能奔走。遂令鎮遠將軍岑威引一千軍驅駕木牛、流馬,去隴西搬運糧草,往來不絕。魏營軍將,無不歡喜。
卻說高翔回見孔明,說魏兵搶奪木牛、流馬各五六匹去了。孔明笑曰:“我正要他搶去。我隻費了幾匹木牛、流馬,卻不久便得軍中許多資助也。”諸將問曰:“丞相何以知之?”孔明曰:“司馬懿見了木牛、流馬,必然仿我法度,一樣製造,那時我又有計策。”數日後,人報魏兵也會造木牛、流馬,往隴西搬運糧草。孔明大喜曰:“不出吾之算也!”便喚王平分付曰:“汝引一千兵,扮作魏人,星夜偷過北原,隻說是巡糧軍,混入彼運糧軍中,將護糧之人盡皆殺散,卻驅木牛、流馬而回,徑奔過北原來。此處必有魏兵追趕,汝便將木牛、流馬口內舌頭扭轉,牛馬就不能行動,汝等竟棄之而走。背後魏兵趕到,牽拽不動,扛抬不去。吾再有兵到,汝卻回身再將牛馬舌扭過來,長驅大行,魏兵必疑為怪也。”王平受計,引兵而去。
孔明又喚張嶷分付曰:“汝引五百軍,都扮作六丁六甲神兵,鬼頭獸身,用五采塗麵,妝作種種怪異之狀,一手執繡旗,一手仗寶劍,身掛葫蘆,內藏煙火之物,伏於山傍,待木牛、流馬到時,放起煙火,一齊擁出,驅牛馬而行。魏人見之,必疑是神鬼,不敢來追趕。”張嶷受計,引兵而去。孔明又喚魏延、薑維分付曰:“汝二人同引一萬兵,去北原寨口接應木牛、流馬,以防交戰。”又喚廖化、張翼分付曰:“汝二人引五千兵,去斷司馬懿來路。”又喚馬忠、馬岱分付曰:“汝二人引二千兵,去渭南搦戰。”
人類的幻想世界,總是無比豐富的。六人各各遵令而去。
且說魏將岑威引軍驅木牛、流馬,裝載糧米。正行之間,忽報前麵有兵巡糧。岑威令人哨探,果是魏兵,遂放心前進。兩軍合在一處,忽然喊聲大震,蜀兵就本隊裏殺起,大呼:“蜀中大將王平在此!”魏兵措手不及,被蜀兵殺死大半。岑威引敗兵抵敵,被王平一刀斬了,餘皆潰散。王平引兵盡驅木牛、流馬而回。敗兵飛奔,報入北原寨內。郭淮聞軍糧被劫,疾忙引軍來救。王平令兵扭轉木牛、流馬舌頭,俱棄於道中,且戰且走。郭淮教且莫追,隻驅回木牛、流馬。眾軍一齊驅趕,卻那裏驅得動。郭淮心中疑惑。正無奈何,忽鼓角喧天,喊聲四起,兩路兵殺來,乃魏延、薑維也。王平複引兵殺回。三路夾攻,郭淮大敗而走。王平令軍士將牛馬舌頭重複扭轉,驅趕而行。郭淮望見,方欲回兵再追,隻見山後煙雲突起,一隊神兵擁出,一個個手執旗劍,怪異之狀,擁護木牛、流馬,如風擁而去。郭淮大驚曰:“此必神助也!”眾軍見了,無不驚畏,不敢追趕。
卻說司馬懿聞北原兵敗,急自引軍來救,方到半路,忽一聲炮響,兩路兵自險峻處殺出,喊聲震地,旗上大書“漢將張翼廖化”。司馬懿見了大驚。魏軍著慌,各自逃竄。正是:
路逢神將糧遭劫,身遇奇兵命又危。
未知司馬懿怎地抵敵,且看下文分解。
這些,都是智慧之星最後閃爍的光華了。《十七史商榷》說:“孔明年止五十有四,馬超四十七,龐統三十六,法正四十五,黃忠傳稱其勇冠三軍,而名望不高,則年亦未必老,乃先主為漢中王之明年即卒,趙雲卒於建興七年,恐亦不過五十,惟空虛無實的許靖,年乃過七十耳。天欲廢漢,人不能興矣!”老天不假以永年,也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渭橋之敗,是諸葛亮的一生轉折點,從此,一步步朝死亡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