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主帥,和部下交代清楚,執行時豈不更得力麼?有必要捉迷藏嗎?其實,曆史上的諸葛亮是個非常精細、事必親躬、不憚其煩的人,他曾經讚揚一位叫董和的官員,就因他“參署七年,事有不至,至於十反,來相啟告”。由此看,小說的這類描寫,不過是為了神化他的未卜先知罷了。
話休絮煩,魏延且戰且走,已敗十五陣,連棄七個營寨。蠻兵大進追殺。兀突骨自在軍前破敵,於路但見林木茂盛之處,便不敢進,卻使人遠望,果見樹陰之中旌旗招颭。兀突骨謂孟獲曰:“果不出大王所料。”孟獲大笑曰:“諸葛亮今番被吾識破。大王連日勝了他十五陣,奪了七個營寨。蜀兵望風而走,諸葛亮已是計窮。隻此一進,大事定矣!”兀突骨大喜,遂不以蜀兵為念。
至第十六日,魏延引敗殘兵來與藤甲軍對敵。兀突骨騎象當先,頭戴日月狼須帽,身披金珠瓔珞,兩肋下露出生鱗甲,眼目中微有光芒,手指魏延大罵。延撥馬便走,後麵蠻兵大進。魏延引兵轉過了盤蛇穀,望白旗而走。兀突骨統引兵眾,隨後追殺。兀突骨望見山上並無草木,料無埋伏,放心追殺。趕到穀中,見數十輛黑油櫃車在當路,蠻兵報曰:“此是蜀兵運糧道路,因大王兵至,撇下糧車而走。”兀突骨大喜,催兵追趕。將出穀口,不見蜀兵,隻見橫木亂石滾下,壘斷穀口。兀突骨令兵開路而進。忽見前麵大小車輛裝載幹柴,盡皆火起,兀突骨忙教退兵,隻聞後軍發喊,報說穀中已被幹柴壘斷,車中原來皆是火藥,一齊燒著。兀突骨見無草木,心尚不慌,令尋路而走。隻見山上兩邊,亂丟火把,火把到處,地中藥線皆著,就地飛起鐵炮,滿穀中火光亂舞,但逢藤甲,無有不著,將兀突骨並三萬藤甲軍燒得互相擁抱,死於盤蛇穀中。孔明在山上往下看時,隻見蠻兵被火燒的伸拳舒腿,大半被鐵炮打的頭臉粉碎,皆死於穀中,臭不可聞。孔明垂淚而歎曰:“吾雖有功於社稷,必損壽矣!”左右將士無不感歎。
所謂孤注一擲,是賭場的舉動,也是戰場上能見到的行為,戰場與賭場大同小異。尤其水準不高的軍事家,更具賭徒心理。不打出最後一張牌,不押上最後一塊錢,是不會認輸的。
這是典型的中國人傳統的宿命觀。
卻說孟獲在寨中,正望蠻兵回報,忽然千餘人笑拜於寨前,言說:“烏戈國兵與蜀兵大戰,將諸葛亮圍在盤蛇穀中了,特請大王前去接應。我等皆是本洞之人,不得已而降蜀,今知大王前到,特來助戰。”孟獲大喜,即引宗黨並所聚番人,連夜上馬,就令蠻兵引路。方到盤蛇穀時,隻見火光甚起,臭味難聞。獲知中計,急退兵時,左邊張嶷、右邊馬忠,兩路軍殺出。獲方欲抵敵,一聲喊起,蠻兵中大半皆是蜀兵,將蠻王宗黨並聚集的番人盡皆擒了。孟獲匹馬殺出重圍,望山徑而走。
正走之間,見山凹裏一簇人馬,擁出一輛小車,車中端坐一人,綸巾羽扇,身衣道袍,乃孔明也。孔明大喝曰:“反賊孟獲,今番如何!”獲急回馬走,旁邊閃過一將,攔住去路,乃是馬岱。孟獲措手不及,被馬岱生擒活捉了。此時王平、張嶷已引一軍趕至蠻寨,將祝融夫人並一應老小皆活捉而來。
孔明歸到寨中,升帳而坐,謂眾將曰:“吾今此計,不得已而用之,大損陰德。我料敵人必算吾於林木多處埋伏,吾卻空設旌旗,實無兵馬,疑其心也。吾令魏文長連輸十五陣者,堅其心也。吾見盤蛇穀止一條路,兩壁廂皆是光石,並無樹木,下麵都是沙土,因令馬岱將黑油車安排於穀中。車中油櫃內皆是預先造下的火炮,名曰地雷,一炮中藏九炮,三十步埋之,中用竹竿通節,以引藥線,才一發動,山損石裂。吾又令趙子龍預備草車,安排於穀中,又於山上準備大木亂石,卻令魏延賺兀突骨並藤甲軍入穀,放出魏延,即斷其路,隨後焚之。吾聞利於水者,必不利於火。藤甲雖刀箭不能入,乃油浸之物,見火必著。蠻兵如此頑皮,非火攻安能取勝?使烏戈國之人不留種類者,是吾之大罪也!”眾將拜伏曰:“丞相天機,鬼神莫測也!”孔明令押過孟獲來,孟獲跪於帳下。孔明令去其縛,教且在別帳,與酒食壓驚。孔明喚管酒食官至坐榻前,如此如此,分付而去。
卻說孟獲與祝融夫人並孟優、帶來洞主、一切宗黨,在別帳飲酒。忽一人入帳,謂孟獲曰:“相麵羞,不欲與公相見,特令我來放公回去,再招人馬來決勝負。公今可速去。”孟獲垂淚言曰:“七擒七縱,自古未嚐有也。吾雖化外之人,頗知禮義,直如此無羞恥乎?”遂同兄弟妻子宗黨人等,皆匍匐跪於帳下,肉袒謝罪曰:“丞相天威,南人不複反矣!”孔明曰:“公今服乎?”獲泣謝曰:“某子子孫孫皆感覆載生成之恩,安得不服!”孔明乃請孟獲上帳,設宴慶賀,就令永為洞主;所奪之地,盡皆退還。孟獲宗黨及諸蠻兵無不感戴,皆欣然跳躍而去。後人有詩讚孔明曰:
至此,也無力可反矣!
羽扇綸巾擁碧幢,七擒妙策製蠻王。
至今溪洞傳威德,為選高原立廟堂。
長史費禕入諫曰:“今丞相親提士卒,深入不毛,收服蠻方。今蠻王既已歸服,何不置官吏,與孟獲一同守之?”孔明曰:“如此有三不易:留外人則當留兵,兵無所食,一不易也;蠻人傷破,父兄死亡,留外人而不留兵,必成禍患,二不易也;蠻人累有廢殺之罪,自有嫌疑,留外人終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不留人,不運糧,與相安於無事而已。”眾人盡服,於是蠻方皆感孔明恩德,乃為孔明立生祠,四時享祭,皆呼之為慈父,各送珍珠金寶,丹漆藥材,耕牛戰馬,以資軍用,誓不再反。南方已定。
卻說孔明犒軍已畢,班師回蜀,令魏延引本部兵為前鋒。延引兵方至瀘水,忽然陰雲四合,水麵上一陣狂風驟起,飛沙走石,軍不能進。延退兵,回報孔明。孔明遂請孟獲問之。正是:
塞外蠻人方帖服,水邊鬼卒又猖狂。
未知孟獲所言若何,且看下文分解。
降服之後,複委以重任,但求相安無事,有一個平靜而不相擾的周邊環境,建立緩衝地帶,無後顧之憂,以便騰出手來揮師北上,這就是諸葛亮南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