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3 / 3)

程普應該再說一句,留下這塊肥肉,讓劉備和曹操兩個去搶吧,等他們打累了,咱們吃現成的,多好!也許周瑜就不至於一意孤行,非要幹到底不可了。從蔣欽失利起,周瑜就在感情衝動中決策,哪有不敗之理?

死要麵子活受罪。

雖然韓非說過,“戰陣之間,不厭詐偽”,但《三國演義》一書中,這種詐降手法,太多太濫,基本上千篇一律,誘敵上當,百試不爽,也令人難以置信。第一,古代的戰場交鋒,獲得對手的信息,其手段不一定比後來少;第二,古人的思維方式,不一定要比今人簡單、直接,更容易受騙。問題出在演義這種民間文本上,既然飯後茶餘來聽你說書,就不得不以市井百姓的智商想當然了。

卻說曹仁在城中,與眾將商議,言:“周瑜怒氣衝發,金瘡崩裂,以致口中噴血,墜於馬下,不久必亡。”正論間,忽報吳寨內有十數個軍士來降,中間亦有二人原是曹兵被擄過去的。曹仁忙喚入,問之。軍士曰:“今日周瑜陣前金瘡碎裂,歸寨即死。今眾將皆已掛孝舉哀。我等因受程普之辱,故特歸降,便報此事。”曹仁大喜,隨即商議:“今晚便去劫寨,奪周瑜之屍,斬其首級,送赴許都。”陳矯曰:“此計速行,不可遲誤。”曹仁遂令牛金為先鋒,自為中軍,曹洪、曹純為合後,隻留陳矯領些少軍士守城,其餘軍兵盡起。初更後,出城徑投周瑜大寨。來到寨門,不見一人,但見虛插旗槍而已,情知中計,忽忙退軍。四下炮聲齊發,東邊韓當、蔣欽殺來,西邊周泰、潘璋殺來,南邊徐盛、丁奉殺來,北邊陳武、呂蒙殺來。曹兵大敗,三路軍皆被衝散,首尾不能相救。曹仁引十數騎殺出重圍,正遇曹洪,遂引敗殘軍馬,一同奔走。殺到五更,離南郡不遠,一聲鼓響,淩統又引一軍攔住去路,截殺一陣。曹仁引軍刺斜而走,又遇甘寧大殺一陣。曹仁不敢回南郡,徑投襄陽大路而行。吳軍趕了一程自回。

周瑜、程普收住眾軍,徑到南郡城下,見旌旗布滿,敵樓上一將叫曰:“都督少罪,吾奉軍師將令,已取城了。吾乃常山趙子龍也。”周瑜大怒,便命攻城。城上亂箭射下。瑜命且回軍商議,使甘寧引數千軍馬徑取荊州,淩統引數千軍馬徑取襄陽,然後卻再取南郡未遲。正分撥間,忽然探馬急來報說:“諸葛亮自得了南郡,遂用兵符星夜詐調荊州守城軍馬來救,卻教張飛襲了荊州。”又一探馬飛來報說:“夏侯惇在襄陽被諸葛亮差人齎兵符,詐稱曹仁求救,誘惇引兵出卻,教雲長襲取了。襄陽三處城池,全不費力,皆屬劉玄德矣。”周瑜曰:“諸葛亮怎得兵符?”程普曰:“他拿住陳矯兵符,自然盡屬之矣。”周瑜大叫一聲,金瘡迸裂。正是:

照此說法,那倒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了。

幾郡城池無我分,一場辛苦為誰忙。

未知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這個世界上本無公平的競爭,因為競爭雙方的實力,很難絕對相等。既然不相等,這競爭的結果,自然由強弱來決定勝負。猶如角力,力氣大的,總是要占優勢。但實力強的一方,未必就是最後的勝者,弱的一方,未必就是注定的敗者,這都是赤壁之戰所證實了的。現在大仗打完了,坐下來盤點,你會發現,曹操並非完全的輸家,表麵上他輸了,可他的主力部隊仍保存著基本實力。在赤壁損失的不過是蔡瑁的水師,劉表的降兵而已。他得到了荊州的一部分,也不算怎麼賠本,保有襄陽、樊城,使南陽、許昌有了外部屏障。孫權、周瑜當然大賺一把,溯江而上,向西擴展,江東六郡得以鞏固,現在又要將南郡、荊州納入囊中。這個時期的劉備比較尷尬,吳蜀聯盟的旗子不能丟,因為沒本錢與東吳翻臉,若是靠自己的力量單挑曹操,奪得再多地盤,恐怕也不是那個奸雄的對手。所以,本無立足之地的弱勢劉備,隻有寄希望於兩強在競爭中力量相互削弱,到一定時機,坐收漁翁之利。

南郡的爭奪戰,就是這三個競爭對手在赤壁之戰後的交鋒。周瑜此刻最強勢,最囂張;曹操此刻最憋氣,最反抗;劉備此刻最奸猾,最冷靜。強者易驕,這是曹操在赤壁犯下的錯誤。周瑜之失,基本上是重蹈覆轍。第一,失在輕敵上,曹操可不是等著挨打的落水狗;第二,失在窮寇莫追上,輸急了的人,反撲過來,那是豁出命的;第三,失在對盟友的躊躇不定,主意不定上,既怕劉備和諸葛亮來摘桃,又怕聯盟破裂,無力獨對強敵。

結果,他哪裏想到,水軍登岸作戰,以短擊長,不堪曹軍之反撲;戰線拉得太長,補給困難,戰鬥力大為削弱。於是,眼看著如意算盤一一落空,倒讓劉備撿了個便宜。這就是說,強者的優勢並非長保不衰,會因時,因地,因人,因性格,因情緒而發生變化。一旦發生變化,又不及時阻止,那就要出大問題了。

胃口不能太大,期望值別太高,諸葛亮的聰明,在於求實,在於穩健,這是小本經營者最起碼的存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