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會蔣幹中計(3 / 3)

史稱,周瑜“好樂墳典,雖在戎旅,誦聲不絕。”他對於音樂頗為精通,《三國誌》載:“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看來,他這番話不是泛泛之談。

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

這就是所謂的“精神戰”了,本來蔣幹就是曹操派來的觀察員嘛!

歌罷,滿座歡笑。

至夜深,幹辭曰:“不勝酒力矣。”瑜命撤席,諸將辭出。瑜曰:“久不與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於是佯作大醉之狀,攜幹入帳共寢。瑜和衣臥倒,嘔吐狼藉,蔣幹如何睡得著?伏枕聽時,軍中鼓打二更,起視殘燈尚明。看周瑜時,鼻息如雷。幹見帳內桌上堆著一卷文書,乃起床偷視之,卻都是往來書信,內有一封上寫“張允蔡瑁謹封”。幹大驚,暗讀之。書略曰:

某等降曹,非圖仕祿,迫於勢耳。今已賺北軍困於寨中,但得其便,即將操賊之首,獻於麾下。早晚人到,便有關報。幸勿見疑,先此敬覆。

幹思曰:“原來蔡瑁、張允結連東吳。”遂將書暗藏於衣內。再欲檢看他書時,床上周瑜翻身,幹急滅燈就寢。瑜口內含糊曰:“子翼,我數日之內,教你看操賊之首。……”幹勉強應之。瑜又曰:“子翼,且住!……教你看操賊之首。……”及幹問之,瑜又睡著。

幹伏於床上,將及四更,隻聽得有人入帳喚曰:“都督醒否?”周瑜夢中做忽覺之狀,故問那人曰:“床上睡著何人?”答曰:“都督請子翼同寢,何故忘卻?”瑜懊悔曰:“吾平日未嚐飲醉,昨日醉後失事,不知可曾說甚言語!”那人曰:“江北有人到此。”瑜喝:“低聲!”便喚:“子翼。”蔣幹隻妝睡著。瑜潛出帳。幹竊聽之,隻聞有人在外曰:“張、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後麵言語頗低,聽不真實。少頃,瑜入帳,又喚:“子翼。”蔣幹隻是不應,蒙頭假睡。瑜亦解衣就寢。幹尋思:“周瑜是個精細人,天明尋書不見,必然害我。”睡至五更,幹起喚周瑜,瑜卻睡著。幹戴上巾幘,潛步出帳,喚了小童,徑出轅門。軍士問:“先生那裏去?”幹曰:“吾在此恐誤都督事,權且告別。”軍士亦不阻當。

騙蔣幹,打黃蓋,是周瑜最出色的表演,絲絲入扣,不溫不火,一招一式,匠心獨運。如果沒有這些細節,這個文學人物也太無精彩可言了。

幹下船,飛棹回見曹操。操問:“子翼幹事若何?”幹曰:“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詞所能動也。”操怒曰:“事又不濟,反為所笑。”幹曰:“雖不能說周瑜,卻與丞相打聽得一件事,乞退左右。”幹取出書信,將上項事逐一說與曹操。操大怒曰:“二賊如此無禮耶!”即便喚蔡瑁、張允到帳下。操曰:“我欲使汝二人進兵。”瑁曰:“軍尚未曾練熟,不可輕進。”操怒曰:“軍若練熟,吾首級獻於周郎矣。”蔡、張二人不知其意,驚慌不能回答。操喝武士推出斬之。須臾,獻頭帳下,操方省悟曰:“吾中計矣。”後人有詩歎曰:

曹操奸雄不可當,一時詭計中周郎。

蔡張賣主求生計,誰料今朝劍下亡。

蔣幹盜書是一出精彩的好戲,但實際上,曹操豈是能被這種兒戲蒙騙的主兒,而周瑜也不會熱衷於明眼一看便知的拙劣表演。

眾將見殺了張、蔡二人,人問其故。操雖心知中計,卻不肯認錯,乃謂眾將曰:“二人怠慢軍法,吾故斬之。”眾皆嗟呀不已。操於眾將內選毛玠、於禁為水軍都督,以代蔡、張二人之職。

細作探知,報過江東。周瑜大喜曰:“吾所患者,此二人耳。今既剿除,吾無憂矣。”肅曰:“都督用兵如此,何愁曹賊不破乎!”瑜曰:“吾料諸將不知此計,獨有諸葛亮識見勝我,想此謀亦不能瞞也。子敬試以言挑之,看他知也不知,便當回報。”正是:

還將反間成功事,去試從旁冷眼人。

未知肅去問孔明,還是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實際上,這場長江上的決戰,究竟是在蒲圻西北的赤壁,還在在嘉魚東北的赤壁,或者就是蘇軾寫詩寫賦的黃州附近的赤壁,至今還有著不同看法。但赤壁鏖戰的真正意義,是作為一支弱勢軍隊打敗強敵的戰例,在軍事教材上被反複提及的。赤壁戰後,等於重新洗了一次牌,魏蜀吳三足鼎立,劃江而治,曹操便徹底失去了統一中國的機會。

偉人犯錯誤,他不是第一個。但他的問題在哪裏,我想孫權對周瑜所說:“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其中兩次說到曹操為“賊”而且“老”,是耐人思量的。

公元208年的長江上,在這次戰爭舞台上大顯身手的主角,可分老中青三撥。劉備47歲、曹操53歲,為第一組;周瑜33歲,為第二組;諸葛亮27歲,孫權26歲,為第三組。還有一個未出場的,屬於見習生的陸遜,才25歲。這個陸遜,後來把劉備困死在白帝城,則更屬於後生可畏之類了。

看來,53歲的曹操,敗於33歲的周瑜,除了其他影響戰爭勝敗的因素,他們兩人的年齡差距,也決定了大自然的優勢,是站在年輕人一邊的。所以,蘇東坡在《赤壁賦》裏,也為這一世梟雄嗟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裏,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你不能不承認年齡所具有的優勢,你不能不承認青春所帶來的活力。“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一個絕對的強者,栽在一個絕對的弱者手下,不由得不服老,不由得不相信後來居上,蘇東坡自己也不禁感慨係之了。“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