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誌》稱曹操“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這種行刺的事,也隻有他幹得出來。少年氣盛,青春旺發,是很容易生出這種浪漫主義的激情來的。
此細處不可草草看過。
絕頂的戲劇性場麵。
一切安排妥善,盡在曹操之謀劃之中,棋失一招,滿盤皆輸矣!
且說曹操逃出城外,飛奔譙郡。路經中牟縣,為守關軍士所獲。擒見縣令,操言:“我是客商,複姓皇甫。”縣令熟視曹操,沉吟半晌,乃曰:“吾前在洛陽求官時,曾認得汝是曹操,如何隱諱?且把來監下,明日解去京師請賞。”把關軍士賜以酒食而去。至夜分,縣令喚親隨人暗地取出曹操,直至後院中審究。問曰:“我聞丞相待汝不薄,何故自取其禍?”操曰:“燕雀安知鴻鵠誌哉!汝既拿住我,便當解去請賞,何必多問!”縣令屏退左右,謂操曰:“汝休小覷我。我非俗吏,奈未遇其主耳。”操曰:“吾祖宗世食漢祿,若不思報國,與禽獸何異?吾屈身事卓者,欲乘間圖之,為國除害耳。今事不成,乃天意也。”縣令曰:“孟德此行,將欲何往?”操曰:“吾將歸鄉裏,發矯詔召天下諸侯,興兵共誅董卓,吾之願也。”縣令聞言,乃親釋其縛,扶之上坐,再拜曰:“公真天下忠義之士也。”曹操亦拜,問縣令姓名。縣令曰:“吾姓陳名宮,字公台。老母妻子皆在東郡,今感公忠義,願棄一官,從公而逃。”操甚喜。是夜陳宮收拾盤費,與曹操更衣易服,各背劍一口,乘馬投故鄉來。
《三國演義》一書,立足點是在“漢賊不兩立”上,對於曹操,能抹黑處,絕不吝筆墨,但像這類丈夫氣概、英雄行為、視死如歸、浩氣不凡的行狀,則惜墨如金。文人之所以被統治者不待見,不喜歡,不高看,不寬容,就因為這種春秋筆法,寓褒貶於字裏行間,實在是太影響視聽了。
這個主意出自曹操,而後袁紹坐享其成。
陳宮也是個有眼力、有卓見的人,從曹操隱姓埋名疑起,便有心契知,尋找共識,此時竟不謀而合矣!
行了三日,至成皋地方,天色向晚,操以鞭指林深處,謂宮曰:“此間有一人,姓呂名伯奢,是吾父結義弟兄。就往問家中消息,覓一宿如何?”宮曰:“最好。”二人至莊前下馬,入見伯奢。奢曰:“我聞朝廷遍行文書,捉汝甚急,汝父已避陳留去了。汝如何得至此?”操告以前事,曰:“若非陳縣令,已粉骨碎身矣。”伯奢拜陳宮曰:“小侄若非使君,曹氏滅門矣。使君寬懷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說罷,即起身入內,良久乃出,謂陳宮曰:“老夫家無好酒,容往西村,沽一樽來相待。”言訖,匆匆上驢而去。操與宮坐久,忽聞莊後有磨刀之聲。操曰:“呂伯奢非吾至親,此去可疑,當竊聽之。”二人潛步入草堂後,但聞人語曰:“縛而殺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獲。”遂與宮拔劍直入,不問男女皆殺之,一連殺死八口。搜至廚下,卻見縛一豬欲殺。宮曰:“孟德心多,誤殺好人矣。”急出莊,上馬而行。行不到二裏,隻見伯奢驢鞍前鞽懸酒二瓶,手攜果菜而來,叫曰:“賢侄與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一豬相款。賢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請轉騎。”操不顧,策馬便行,行不數步,忽拔劍複回,叫伯奢曰:“此來者何人?”伯奢回頭看時,操揮劍砍伯奢於驢下。宮大驚曰:“適才誤耳,今何為也?”操曰:“伯奢到家,見殺死多人,安肯幹休,若率眾來追,必遭其禍矣。”宮曰:“知而故殺,大不義也。”操曰:“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陳宮默然。
不辨是非,無論良莠,一個勁地殺將過去,殘忍。
你不能說他想的沒道理。何況一錯再錯,錯到底,堅持不改,也是某些人的極為別扭的心態。有的比曹操至少要逃命的理由還不充分,甚至隻是麵子上下不來,也愣是不肯服輸,梗著脖子在那兒振振有詞錯也錯得正確呢!
當夜行數裏,月明中敲開客店門投宿,喂飽了馬,曹操先睡。陳宮尋思:“我將謂曹操是好人,棄官跟他,原來是個狠心之徒。今日留之,必為後患。”便欲拔劍來殺曹操。正是:
設心狠毒非良士,操卓原來一路人。
畢竟曹操性命如何,且聽下文分解。
他敢亮出觀點,比那些用美麗言辭掩蓋住的鬼蜮伎倆,有勇氣得多。
在中國帝王級的人物中間,曹操是真正稱得上為文人的一位。他的文章寫得有氣概,詩歌寫得有聲勢。毛澤東都讚歎過的,“東臨碣石有遺篇”,頗透出古今兩雄惺惺相惜之意。老實說,文學家玩政治,和政治家玩文學,都有點票友性質,是不能正式登場的。在中國曆史上,有幾個像曹操這樣全才全能的政治家兼文學家呢?因此,他的一生,既沒有出過政治家玩文學玩不好的鬧劇,也沒有出過文學家玩政治玩不好把小命搭上的悲劇。所以,魯迅先生說:“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