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男子名叫李崇,是浙州曉有名望的李家之子,據他所說,自浙州百姓知曉朝廷已經下發了賑災之糧後,皆舉首戴目的等著糧草的到來,幾日後,終於等到了查將軍和治粟史內馮運的到來,百姓們歡喜的不得了,滿懷希望的等著官府發糧。
可是左等右等,就是沒有動靜,有膽子大的,等不及了就去官府門口鬧,這一鬧,也有些效果,第二日,官府就組織施粥,雖然那粥稀得不能再稀,可依舊有好多人邁著蹣跚的步子,大老遠的過來領一碗,再怎麼說,活著總比死了好。
隻是這施粥之事,總共就有這麼一次,自那日後,官府就再也沒有開倉振糧過。剛開始,有些百姓也學著去鬧,官府的衙役也算客氣,耐心的安撫群眾,說是明日就施粥,可一拖再拖,不知過了多少個明日,依舊連粥的影子都沒見到。
官府能等,老百姓等不了啊,不過幾日,又餓死了不少人,到這時,誰都能看出來情況不對,朝廷說好的下發糧草,怎麼餓死了那麼多人還不見蹤影?看出一些苗頭的百姓就日日聚在官府門外大鬧,此時官府的人也不再客氣,毫不留情的趕人,趕不走的就打,有不少瘦骨嶙峋的百姓活活被打死,凶狠程度,令人發指,已致後來沒有人敢再去鬧,百姓們隻能帶著不甘和絕望,活活等死。
他們李家,早在官府上報朝廷之前,就已經開始布粥,可是力量微小,整個浙州那麼多人,指望他李家一家怎麼可能顧得過來,到最後,也是隻能顧著自己一家上下一百多人,日日看著無數人再絕望中死去,他不甘心,就偷偷潛出浙州,準備上報朝廷,沒想到竟還有人一路追殺,兩個隨從皆死於那些人的刀下,手段殘忍至極,看來那些人是真的要讓自己有去無回,幸得貴人相救,才能來到這帝京上報此事,為浙州百姓申冤。
京兆尹詹旭聽了李崇的訴訟之後,深知此事事關重大,可能還牽連甚廣,他當即押下了李崇,刻不容緩的進宮求見陛下。
勤政殿也就是禦書房內,氣氛高度緊張,淩雲帝散發出來的威壓讓跪在地上的詹旭大氣都不敢出,生怕一不小心遷怒了自己。
“混賬”隨著詹旭的話,淩雲帝臉色越來越黑,扔下手裏的奏章冷冷到:“真是無法無天,連賑災之糧的注意都敢打,蘇海,傳右相!”
“是”蘇公公恭敬道,小心翼翼的退了下去。
“詹愛卿,你以為此事如何?”
“秉陛下,這馮運平日裏雖然不檢點了點,卻也不是如此膽大妄為之人,查大人更不用說了,如此耿直之人怎會打賑災之糧的注意,臣以為,此事另有隱情,隻是……”說及此處,詹旭偷偷看了看淩雲帝的臉色,思考片刻,小心道:“若幕後另有其人,必牽連深廣,陛下也不好連根拔起啊!隻能小心對付。”
淩雲帝臉上陰晴不定,雖然詹旭說的隱晦,但他也明白,這幕後之人,跑不了也就是自己的幾個兒子,曆朝曆代,皇位之爭向來是不能避免的,而他也樂意讓他們去明爭暗鬥,哪個帝皇不是經過重重曲折才上位的?更何況這些爭鬥不但可以磨煉他們的心性和毅力,還能維持朝廷局麵平衡;可是前提是不損害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