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小山這日正同江氏閑談,隻見海外帶來那個白猿,忽從江氏床下取出一個枕頭在那裏頑耍。小山見了,向江氏笑道:“婆婆:原來這個白猿卻會淘氣,才把婉如妹妹字貼拿著翻看,此時又將舅舅客枕取出亂擲。怪不得古人說是‘意馬心猿’,果然竟無一刻安寧。但如此好枕,為何放在床下?”因向白猿手中取過,看了一看,卻象自己家中之物,隨即掀起床幃,朝下一看,隻見地板上放著一個包裹。正要動手去拉,江氏忙攔住道:“那是我的舊被,上麵醃醃芸(月讚)芸(月讚),姑娘不可拿他!”小山見江氏舉止驚慌,更覺疑惑,硬把包裹拉出,細細一看,卻是父親之物。正向江氏追問,適值林氏走來,聽見此事,見了丈夫包裹,又見江氏驚慌樣子,隻嚇的魂不附體,知道其中凶多吉少,不覺放聲慟哭。小峰糊裏糊塗,見了這個樣子,也跟著啼哭。
小山忍著眼淚,走到呂氏房中把林之洋請來,指著包裹,一麵哭泣,一麵追問父親下落。林之洋暗暗頓足道:“他的包裹,起初原放在櫥內,他們恐妹子回家看見,特藏在丈母床下。今被看破,這便怎處?”思忖多時,明知難以隱瞞,隻得說道:“妹夫又不生災,又不害病,如今住在山中修行養性,為甚這樣慟哭!你們略把哭聲止止,也好聽俺講這根由。”林氏聽了,強把悲聲忍住,林之洋就把“遇見風暴,吹到小蓬萊,妹夫上去遊玩,竟一去不歸。俺們日日尋找,足足候了一月,等的米也完了,水也幹了,一船性命難保,隻得回來”前前後後,說了一遍。小山同林氏聽了,更慟哭不止。江氏再三解勸,何能止悲。小山泣道:“舅舅同我父親骨肉至親,當日尋找,既未見麵,一經回家,就該將這情節告訴我們,也好前去尋訪,怎麼一味隱瞞?若非今日看見包裹,我們還在夢中。難道舅舅就聽父親永在海外麼,此時甥女心如刀割!舅舅若不將我父親好好還出,我這性命也隻好送給舅舅了!”說罷,哭泣不已,林之洋無言可答。江氏隻得把他母女勸到呂氏房中。呂氏因身體虛弱,還未下床,紮掙起來,同林之洋再三相勸;無奈小山口口聲聲隻教舅舅還他父親。林之洋道:“甥女要你父親,也等你舅母病好,俺們再到海外替你尋去;如今坐在家中,教俺怎樣還你?”呂氏道:“甥女向來最是明理,莫要啼哭,將來俺們少不得要去販貨,自然替你尋來。”林之洋把唐敖所題詩句向婉如討來,遞給小山道:“這是你父親在小蓬萊留的詩句,你看舅舅可曾騙你?”小山接過看了,即送林氏麵前,細細讀了一遍。林之洋道:“他後兩句,說是:‘今朝才到源頭處,豈肯操舟複出遊!’看這話頭,他明明看破紅塵,貪圖仙景,任俺尋找,總不出來。”
小山道:“母親且免傷悲。據這詩句,且喜父親現在小蓬萊。此時隻好權且忍耐,俟舅母過了滿月,女兒跟隨舅舅同到海外去找父親便了。”林氏道:“你自幼未曾上過海船,並且從未遠出,如何去得!看來隻好你同兄弟在家跟著叔叔讀書,我同他們前去,就是在外三年五載,也不誤你們讀書。將來倘能中個才女,不但你自己榮耀,就是做父母的也覺增光。你若跟著舅舅去到海外,這水麵程途,最難刻期,設或誤了考試,豈不可惜!”小山道:“如今父親遠隔數萬裏之外,存亡未卜,女兒心裏隻知尋親一事,那裏還講考試!若教母親一人前去,女兒何能放心?還是母親同兄弟在家,女兒去的為是。若不如此,就讓母親尋見父親,也恐父親未必肯來。”林氏道:“這話怎講?”小山道:“母親倘竟尋見父親,父親因看破紅塵,執意不肯回來,母親又將如何?若女兒尋見父親,如不肯來,女兒可以哭訴,可以跪求,還可謊說母親焦愁患病。女兒一因母病,二因父親遠隔外洋,所以不憚數萬裏特來尋親。父親聽了這番說話,又見女兒悲慟跪求,或者憐我一點孝心,一時肯回,也未可知。況母親非女兒可比,女兒此去,雖說拋頭露麵,不大穩便,究竟年紀還輕,就是這邊尋尋,那邊訪訪,行動也還容易;至於母親,非我們幼女可比,何能拋頭露麵,各處尋訪?”林氏聽了,半晌無言。林之洋道:“甥女雖然年幼,也覺不好出頭露麵。據俺主意,你們都不用去,還是俺去替你尋訪,倒還省事。”小山道:“此話雖是,但舅舅設或尋不回來,甥女豈能甘心?少不得仍要勞動舅舅同我前去。與其將來費事,莫若此番同去。隻要到了小蓬萊尋著父親,無論來與不來,甥女也就無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