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鳥中的智者雕來到了花園,看到唯獨可愛的小橡樹在一旁悶悶不樂,便上前打聽,聽了小橡樹的困惑後,它說:“你的問題並不嚴重,地球上許多人麵臨著同樣的問題。我來告訴你怎麼辦。你不要把生命浪費在去變成別人希望你成為的樣子,你就是你自己,你永遠無法變成別人,更沒有必要變成別人的樣子,你要試著了解你自己,做你自己,要想知道這一點,就要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說完,雕就飛走了,留下小橡樹獨自思考。
橡樹自言自語道:“做我自己,了解我自己?傾聽自己的內在聲音?”突然,小橡樹茅塞頓開,它閉上眼睛,敞開心扉,終於聽到了自己內心的聲音:“你永遠都結不出蘋果,因為你不是蘋果樹;你也不會每年春天都開花,因為你不是玫瑰。你是一棵橡樹,你的命運就是要長得高大挺拔,給鳥兒們棲息,給遊人們遮蔭,創造美麗的環境。你有你的使命,去完成它吧!”
小橡樹頓時覺得渾身上下充滿了自信和力量,它開始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很快它就長成了一棵大橡樹,贏得了大家的尊重。這時,才真正實現了花園裏每一個生命都快樂的願望。
做回自己,不僅要擺脫世俗的困擾,同時也要擺脫自己內心的困惑。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惟一的,都是獨一無二的,如同一味地去模仿別人,對自己沒信心,那麼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因為被你模仿的那位肯定永遠都要站在你前麵。隻有做回自我,體現出自己的風格,才會受到他人的尊敬。
16.人生有個檸檬就做杯檸檬汁
有位孤獨者依靠著一棵樹曬太陽,他衣衫襤褸,神情委靡,不時有氣無力地打著哈欠。
一位僧人從此經過,好奇地問道:“年輕人,如此好的陽光,如此難得的季節,你不去做你該做的事情,懶懶散散地曬太陽,豈不辜負了大好時光?”
“哎!”孤獨者歎了一口氣道:“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我自己的軀殼外,我一無所有。我又何必去費心費力地做什麼事呢?每天曬曬我的軀殼,就是我做的所有的事了。”
“你沒有家?”
“沒有。與其承擔家庭的負累,不如幹脆沒有。”孤獨者說。
“你沒有你的所愛?”
“沒有,與其愛過之後便是恨,不如幹脆不去愛。”“你沒有朋友?”
“沒有。與其得到還要失去,還不如幹脆沒有朋友。”
“你不想去賺錢?”
“不想。千金得來還複去,何必勞心費神動軀體?”
“噢。”僧人若有所思,“看來我得趕緊幫你找根繩子。”
“找繩子幹嗎?”孤獨者好奇地問。
“幫你自縊。”
“自縊?你叫我死?”孤獨者驚詫道。
“對。人有生就有死,與其生了還會死去,不如幹脆就不出生。你的存在,本身就是多餘的,自縊而死,不是正合你的邏輯嗎?”孤獨者無言以對。
人生在世,如果太閑散了就失去了生活的意義了,還不如死了的好。其實,大多時候生活並不需要我們去做什麼轟轟烈烈的事,隻要從身邊力所能及的一點一滴做起就好。
有位記者曾到芝加哥大學訪問羅伯特·哈金斯校長,請教他是如何對待生活中的不利因素的。他的回答是:“我一直遵循已故的西爾斯百貨公司總裁朱利斯·羅森沃德的建議:‘如果你手中隻有一個檸檬,那就做杯檸檬汁吧!’”
這正是那位芝加哥大學校長所采取的方法,但一般人卻剛好反其道而行之。如果人們發現命運送給他的隻是一個檸檬,他會立即放棄,並說:“我完了!我的命怎麼這麼不好!一點機會都沒有。”於是他與世界作對,並且陷入自憐之中。如果是一個聰明人得到了一個檸檬,他會說:“我可以從這次不幸中學到什麼?怎樣才能改善我目前的處境?怎樣把這個檸檬作成檸檬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