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摒棄煩惱,快樂生活(3)(2 / 3)

11.心境不同

鏡虛禪師帶著弟子滿空雲遊四方,滿空出家不久,還不習慣這樣辛苦地在外麵行走。他一路上嘀嘀咕咕,嫌行囊太重,要求找個地方歇會兒。

鏡虛禪師總是說:“再走一會兒吧,再走一會兒吧。”就是不歇,反而越走越快,滿空在後麵追趕得氣喘籲籲。

有一天,師徒倆走了好長一段山路後,經過一個村莊,滿空說:“師傅!累死人了,現在可以休息一下了吧?”正在這時,一個婦女迎麵走來,鏡虛突然跑過去,抓住那個婦女的雙手,那個婦女嚇了一大跳,立即尖聲大叫:“救命啊!非禮啊!老和尚非禮啊!”

婦女的家人和鄰居聽到聲音急忙趕出來,果然看到鏡虛在拉扯婦女,都義憤填膺,齊聲喊打。鏡虛見勢不妙,趕緊鬆手,不顧一切地撒腿就跑。滿空被這突然的變故驚呆了,愣了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背起行囊飛似的跑起來!

師徒倆一路狂奔,一刻也不敢停,跑了幾條山路,見後麵沒人追來,看來已經擺脫他們了,二人才在附近的一條山路邊上停下來。滿空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憤憤不平地埋怨道:“師父!沒想到您還這樣,您安的什麼心啊?這也算參禪悟道嗎?我還是回家去吧。”

鏡虛禪師既不生氣,也不解釋,他隻是回過頭來關切地問:“現在,你還覺得背上的行囊重嗎?”

滿空如實回答道:“奇怪,奔跑的時候,一點都不覺得重了。”

滿空看著師傅殷切的眼神,突然間有所領悟。

心境不同,感受也就不同。在奔跑過程中,由於驚慌,滿空根本沒有時間考慮背上的重量,所以就很輕鬆。在生活中也一樣,我們如果選擇一種安寧平和的心境,就不會有那麼多煩惱了。

蘇格拉底是單身漢的時候,和幾個朋友一起住在一間隻有七八平方米的小屋子裏。盡管生活非常不便,但是,他一天到晚總是樂嗬嗬的。

有人問他:“那麼多人擠在一起,連轉個身都困難,有什麼可樂的呢?”

蘇格拉底說:“朋友們住在一塊兒,隨時都可以交換思想,交流感情,這難道不是很值得高興的事兒嗎?”

過了一段時間,朋友們一個個相繼成家了,先後全都搬了出去。屋子裏隻剩下了蘇格拉底一個人,但是他每天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問:“你一個人孤孤單單的,有什麼好高興的?”

“我有很多書啊!一本書就是一個老師。和這麼多老師在一起,時時刻刻都可以向他們請教,這怎能不令人高興呢?”

幾年後,蘇格拉底也成了家,搬進了一座大樓。這座大樓有七層,他的家在最底層。底層在這座樓裏的環境是最差的,上麵老是往下麵潑汙水,丟死老鼠、破鞋子、臭襪子和雜七雜八的髒東西,那人見他還是一副自得其樂的樣子,好奇地問:“你住這樣的房間,也感到高興嗎?”

“是呀!你不知道住一樓有多少妙處啊!比如,進門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樓梯;搬東西方便,不必費很大的勁兒;朋友來訪容易,用不著一層樓一層樓地去叩門詢問……特別讓我滿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養一叢一叢的花,種一畦一畦的菜,這些樂趣,數之不盡啊!”蘇格拉底情不自禁地說。

過了一年,蘇格拉底把一層的房間讓給了一位朋友,這位朋友家裏有一個偏癱的老人,上下樓很不方便。他自己搬到了第七層,可是每天見他仍是快快樂樂的。

那人揶揄地問:“先生,住七層樓是不是也有許多好處呀!”

蘇格拉底說:“是呦,好處可真不少呢!舉幾個例子吧:每天上下幾次,這是很好的鍛煉機會,有利於身體健康;光線好,看書寫文章不傷眼睛;沒有人在頭頂幹擾,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靜。”

後來,那人遇到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問道:“你的老師總是那麼快快樂樂,他每次所處的環境並不比我好呀,為什麼我卻沒有那麼多的快樂?”

柏拉圖回答說:“因為他和你的心境不同啊!”

所謂心境,其實就是對待生活、對待人生的一種態度,樂觀的心境成就快樂的人生,悲觀的心境造成陰鬱的人生。聰明的你,是選擇樂觀呢,還是選擇悲觀?

12.現在是最重要的

從前,有位皇帝遇到了三個問題,隻要他知道了這三個問題的答案,他就永遠不會再有任何麻煩。這三個問題是:做每件事情的最好的時間是什麼時候?與你共事的最重要的人是誰?任何時候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這位皇帝在全國張貼了榜文,宣告說,無論是誰,能夠回答這三個問題,都將會得到豐厚的獎賞。答案很多,但皇帝對所有的回答都不滿意。於是,皇帝把自己裝扮成一個普通的路人,獨自一人登山去尋找一位得道高僧。

當皇帝找到高僧的時候,他正在茅棚前的菜園裏挖地,這個工作對年老的僧人來說顯然很吃力。皇帝上前說道:“我來這兒請你幫忙回答三個問題,做每件事情的最好的時間是什麼時間?與你共事的最重要的人是誰?任何時候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高僧注意地傾聽著,但是他隻拍了拍皇帝的肩膀,就繼續挖他的地去了。皇帝說:“您一定很累了,讓我助您一臂之力吧。”高僧者謝過皇帝,把鐵鍬遞給他,然後坐到地頭休息。

太陽就要下山了。皇帝放下鐵鍬,對高僧說:“如果您不能回答我的問題,請明白地告訴我,我好上路回家。”

正說著,皇帝突然看見一個人手捂著胸前流血的傷口拚命跑來。皇帝幫傷者包紮好傷口,和僧人一起把他抬到茅棚裏的床上。因為一整天又爬山又挖地,皇帝倚著門口很快就睡著了。當他醒來的時候,太陽已經升起來。有一刹那,皇帝忘記了自己身處何地,忘記了自己到這兒來是幹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