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他們用拳頭、瓦石、棍棒打你呢?”佛陀問。
“我寬恕他們,我仍然覺得他們很好,因為他們隻是用拳頭、瓦石、棍棒打,還沒有用刀劍刺傷我。”
“假如他們用刀劍刺傷你呢?”
“我還是覺得他們很好,因為他們還有人性,並沒有殘酷地把我打死。”
“假如把你打死呢?”
“那就更要感激他們了,他們殺害我的色身,幫助我的道業,幫助我進入涅盤,幫助我以身體生命報答佛陀的恩惠,這對我雖無大妨礙,遺憾的是對他們並沒有好處。”
佛陀讚美他,說道:“富樓那,你修道、傳教、容忍的精神,可做佛教徒的模範。”
富樓那在輸盧那國弘法,十分成功,許多人皈依佛教。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在這個世界上,無論任何困難,隻要有足夠的勇氣和堅忍的精神,總會把它解決掉。富樓那之所以被佛陀稱為佛教徒的典範,就是因為他已經具備了這兩種優秀的品質。
5.樂在其中
有一次,佛陀在阿羅非的土地上住留。他在林中一個用樹枝搭成的床上休息,那地方正好是牛群通過的地方。
阿羅非穿過樹林看到佛陀正沉浸在冥思苦想中,於是他走過去恭敬地打了個招呼,然後坐到佛陀身邊,說道:“法師,您生活得愉快嗎?”
佛陀回答說:“是這樣的,年輕人,在那些愉快生活的人們中,我也過著愉快的生活。”
“法師,冬夜寒冷,嚴霜之時就要到來,樹枝搭成的床十分簡陋,和尚的袈裟單薄而難以禦寒,冬天的風又這麼刺骨。您為什麼要呆在這兒?”他可憐這個上了年紀的佛陀。
但佛陀還是微笑著說:“是這麼的,年輕人,在那些愉快生活的人們中,我也在愉快地生活著。”
正如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苦惱一樣,每個人也有每個人的快樂,有時候在別人的眼裏也許是淒涼、痛苦的,殊不知人家正樂在其中呢。
小張有一次到美國觀光,導遊說底特律有個很特殊的魚市場,在那裏買魚是一種享受。同行的朋友聽了,都覺得好奇。
那天,天氣不是很好,但市場並非魚腥味刺鼻,迎麵而來的是魚販們歡快的笑聲。他們麵帶笑容,像合作無間的棒球隊員,讓冰凍的魚像棒球一樣,在空中飛來飛去,大家互相唱和:“啊,5條鱈魚飛往明尼蘇達去了。”“8隻螃蟹飛到堪薩斯。”這是多麼和諧的生活,充滿樂趣和歡笑。
小張問當地的魚販:“你們在這種環境下工作,為什麼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呢?”
他們說,事實上,幾年前這個魚市場本來也是一個沒有生氣的地方,大家整天抱怨。後來,大家認為與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不如改變工作的品質。於是,他們不再抱怨生活的本身,而是把賣魚當成一種藝術。再後來,一個創意接著一個創意,一串笑聲接著一串笑聲,他們成為魚市場中的奇跡。
他們說,大夥練久了,人人身手不凡,可以和馬戲團演員相媲美。這種工作的氣氛還影響了附近的上班族,他們常到這兒來和魚販用餐,感染他們樂於工作的好心情。有不少沒有辦法提升工作士氣的主管還專程跑到這裏來詢問:“為什麼一整天在這個充滿魚腥味的地方做苦工,你們竟然還這麼快樂?”他們已經習慣了給這些不順心的人排疑解難。
有時候,魚販們還會邀請顧客參加接魚遊戲。即使怕魚腥味的人,也很樂意在熱情的掌聲中一試再試,意猶未盡。每個愁眉不展的人進了這個魚市場,都會笑逐顏開地離開,手中還會提滿了情不自禁買下的貨,心裏似乎也會悟出一些道理來。
無論你抱怨與否,生活總是照著它應該的樣子去發展,與其在愁苦中唉聲歎氣,不如在歡樂裏喜笑顏開,當你真理解了生活,理解了生命,你就會發現自己已經樂在其中了。
6.隻管今世逍遙
佛陀在世時,有一位小國王,可以說是富甲天下。他信仰印度傳統的婆羅門教,他深信今生此世的位高權重,是他前世布施、造福的結果,所以他非常喜歡造福於人。
有一天,他啟開珍寶庫藏,以7天的時間為限,發出通告說:“人不分遠近,不分種族,隻要來此,一定有求必應。”他把珍寶分成一堆一堆的,每堆約60個棗子堆起來那麼大,來求助的人,每人給一堆。這些財物盡管有不少人來拿,但還是剩下很多。
佛陀知道這位國王發如是心,並不是真正地尋求解脫,因為他還有所求——求來生福。
於是,佛陀化成一位婆羅門教的乞士來到國王麵前。國王說:“你有什麼困難盡管說,不用客氣,我一定滿足你的需求。”
這位乞士說:“我知道國王喜歡布施財物,所以我來求取財物。”
國王說:“好,那你就拿一堆吧!”
乞士拿了一堆珍寶就走,可是隻走了7步,他又回過頭來把珍寶放回原處。
國王問:“咦?為什麼又拿回來呢?”
乞士說:“本來我想三餐溫飽就可滿足,但現在有這些珍寶,卻還要過如此流浪的生活,覺得欠缺了安全感,所以很希望蓋一棟房子。”
國王聽了覺得有理,就說:“你可再拿一堆!”
他真的又拿了一堆,走了幾步又回頭放回原處。